第16章:淞沪会战落幕

    第16章:淞沪会战落幕 (第3/3页)

走。

    张安平见状快步上前:

    “兄弟,往南走,部队正在渡河。”

    上尉抬眼看了眼一身便装的张安平,摇头说:“他撑不到。”

    张安平借着月光靠近,查看伤员的情况。

    身上全是血,无法判断具体伤势,但还有微弱的呼吸——这种伤情,即便带到混乱的战地医院,也不一定救过来。

    从伤员的军衔看,对方还是个少校。

    看这名上尉情况也好不到哪去,张安平便叹了口气,道:“人给我背吧。”

    对方也没客套,艰难的将人交给了张安平,可能是怕张安平误会自己是逃兵,便解释说:

    “我是被炮弹炸晕的,醒来后兄弟们全没了。他是我哥,我从死人堆里扒拉出来的。”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张安平忍着伤口的痛疼,道:“待会找个地方换一身衣服,穿这一身进上海活不下去。”

    上尉闻言,幽幽的叹了口气。

    两人轮流交换背负伤员,在一处被炸毁了大半的民居内找到了能换的衣服,替伤员更换了军服。

    张安平悄然观察着这名上尉,发现对方很专业的将换下来的军服装在一个坛子里埋了起来,这一手操作让张安平心生警惕。

    借着休息,张安平似无意的询问上尉的姓名、所属。

    “刘新杰,他叫谭忠恕,我俩本是总队的,打散过一次,后来临时拉起了一个连的溃兵,结果全填那了。”

    这俩名字传到张安平耳中后,他顿时没了再问下去的欲望——得,又碰到一个时空的主角,

    (按照电视剧剧情,这一幕应该出现在常德会战。)

    见张安平不继续套话,还是上尉的刘新杰木木的问道:“你知道我们?”

    此时的他虽然沉重麻木,但特工的本能却告诉他,此人突然不探底了,应该是知道自己二人。

    张安平还真接触过校、尉阵亡名单,随口道:“你俩被认定阵亡了。”

    刘新杰闻言,发出了一声难言的苦笑。

    张安平缓过气来,便道:“走吧,还有七八里路,那里有我的一个安全屋,天快亮了,到时候不安全。”

    安全屋三个字传来刘新杰耳中,他马上就问:

    “特务处?党务处?”

    张安平也没介绍自己,只是道:“特务处。”

    刘新杰闻言不再多语。

    两人依旧交替轮换,终于在天亮前赶到了张安平所说的安全屋——这里发爆发战斗,房子炸塌了大半,周围还散落着不少的弹壳,血迹也有不少。

    刘新杰麻木的看了眼废墟,以为要继续走,却不料张安平道:

    “跟我来。”

    他带着刘新杰来到尚未倒塌的偏房,挪开了破烂似的大柜子,露出了下面的一块木板,揭开木板后,能看到一个幽深的洞口。

    将柜子摆放成被人翻找的样子,又随手做了个小机关,放下木板后可以一堆碎砖便能将木板覆盖,做完这一切才示意刘新杰背上谭忠恕跟着自己进去。

    密室中,张安平一边翻找医疗器材,一边道:

    “你运气不错,这个安全屋里有手术器材,能给他取子弹——能不能活下来,看他运气。”

    刘新杰闻言大喜过望:“你会做手术?”

    “半瓶子水的水准,看运气喽。”

    事实证明谭忠恕的运气不错,被张安平这个没行医资格证的赤脚大夫掏出了子弹后,居然硬挺了下来。

    战争时期的人命,总是这般的顽强。

    解决了谭忠恕的伤势,两人草草吃了点密室中屯着的食物,昏昏沉沉的睡了过去。

    ……

    昏昏睡去的张安平、刘新杰和昏迷中的谭忠恕不知道,就在他们睡去的时候,俞鸿钧发布《告市民书》,沉痛的宣告了远东最大的城市彻底的沦陷。

    过去的三个月中,中国军队累计投入了70万军队,而日军也累计投入了约27万军队。

    这场会战,其实是出乎日本人预料之外的一场会战,尽管日军最后取得了会战的胜利,但巨大的伤亡,让他们不得不对国内进行伤亡数字的隐瞒,将七万余人的伤亡,硬生生说成了四万余人,将阵亡数字虚报降低至六千余。

    虽然上海沦陷,但中华民族的抗战决心,却并未因此而减弱。

    当日本人选择了在卢沟桥发动事变,当他们选择彻底侵华后,其实最终的结局已经注定——日本人不是败于开启太平洋战争,而是因为中国的激烈抵抗,致使他们在中国战场获得的利益远远小于投入,最后不得不选择南下。

    而南下,必然要和美国人起冲突,所以他们选择了先下手为强。

    但此时的日本人却浑然不知,他们还在为占据远东最大的城市而沾沾自喜。

    但抵抗,不会因为上海的沦陷而终止。

    昨晚1点多其实快写完了,但当时太瞌睡了,怕不理想便没有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