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周瑞:陛下花钱也太大手大脚了……

    第166章 周瑞:陛下花钱也太大手大脚了…… (第3/3页)

衙门。

    如今天子发话,这四个部门想要完成任务,做出成绩,首要问题,就是找户部批钱。

    “去去去,老夫还要好好找陛下说道说道呢!”

    周瑞没好气的瞪了一众同僚一眼,排开众人,向着赵钰离开的方向追了过去。

    一名户部官员看着自己主官离开,心中羡慕之余,忍不住说道:“这一会,周尚书是要为银两头疼喽。”

    在同僚们虎视眈眈的目光中,周瑞作为主官是借口能跑,但自己这些属官却是想跑都跑不了……

    不过,此时,这四部官员却在代枢密使贾诩的建议下,将这些户部属官抛在了一旁,围在一起商议了起来。

    “诸位,大家都是为了圣上办事,若是因为些许银钱撕破脸皮,不仅落了各部面皮,圣上那里也不好看。依本官之见,不如我等先划分好各自比例,然后再一同去向周尚书要钱。无论到手银两多少,总之把摊子支起来,陛下那里也好交待,再说其他不迟。”

    听到贾诩的建议,众人都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来。

    过了半盏茶的功夫,各部主官方才纷纷点头。

    “贾大人乃老成谋国之言,就依贾大人说的办。”

    于是,四部官员直接在太极殿偏殿开始就此次银两分配问题讨论起来,时不时还有激烈的争论声从殿中传出。

    紫寰殿中,接过高力士递来的贡茶,周瑞小心翼翼的坐到圆凳上,方开口诉苦道:

    “陛下,您可把老臣给害苦了!”

    赵钰仰天打了个哈哈,笑道:“国丈,你身为户部尚书,又有什么能难得住的?”

    周瑞脸上愁苦之色愈发浓郁。

    “老臣不敢瞒陛下,户部银两本就有些捉襟见肘,陛下这三管齐下,涉及银两甚大。臣等累些没有问题,就怕误了陛下的大计啊。”

    赵钰扫了一眼周瑞的表情,笑着追问道:

    “国丈可是为银钱烦忧?”

    “知老臣者,陛下也。”

    “国丈莫给朕戴什么高帽子,”赵钰挥了挥手,“方才朕在朝会上已经说了,科举、水利、书院,这三件事虽都重要,但也有轻重缓急之分,目前重点是兴修水利,以应对夏季大旱,然后才是筹办科举,兴办书院。”

    周瑞拱手道:

    “臣也是作如此想,只是枢密院、兵部、礼部等诸位大人不这么想啊。而且,若真如钦天监所言,那么今年夏税恐怕远不如往年,兴科举与办书院恐怕需要拖到来年才行。老臣是怕,这样会误了陛下的大计。”

    听到周瑞这般说,哪怕知道他是在诉苦,赵钰脸上却不动声色,只是说出这么一番话来

    “此事说到底,不过是银钱短缺的问题。此事易尔,朕给国丈出几个主意。”

    周瑞眨了眨眼睛。

    他是来找陛下诉苦的,希望陛下同意动用内库所存金银,只是听陛下的口气,他似乎有其他的办法。

    周瑞急忙危襟正坐,道:

    “臣恭听陛下圣谕。”

    赵钰伸出一根手指,道:

    “其一,此次兵部出事,涉及臣僚众多,等贺拔卿抄没家产后,朕会让他将其中白银运到户部,充入国库,此次朕内库一分不取。缅国赔偿我朝近三百万两白银,朕同样分文不取。如此,可行?”

    虽然这钱沾血,但是它能救急啊……

    周瑞毫不犹疑的点头道:“陛下圣明,如此的确可行。”

    “其二,办书院一事,国丈可着人暗中透露给诸子百家和民间那些豪商富贾。面对这等机会,只要诸子百家不傻,想来愿意承担其中一部分资金;至于那些豪商,国丈可答应他们,如果他们愿意出资帮助修建,朝廷可以给他们在书院里刻石利碑,以作纪念,捐助银两多者,甚至可以给他们子弟参加科举的名额。只是其中尺度,国丈需和各地官府把握好才行。”

    周瑞越听,眼神越亮。

    对啊,朝廷缺钱,不代表诸子百家和豪商富贾没钱,相反,他们反而富得流油。

    诸子百家为了扩大自家学说影响力,豪商富贾们为了和官府的联系更加紧密,为了获取科举名额,让儿女子孙更进一步,肯定愿意和官府合作,出资办学。

    甚至,他还联系到了兴修水利上。

    “陛下,兴修水利一事,是否也允许商人参与其中。”

    赵钰点头道:“国丈能举一反三,朕心甚慰之。不错,水利一事,也可按照办学的思路进行。但是,商人们投钱可以,给他们立碑表功也可以,但绝对不能让他们插手其中。水利设施必须保质保量,这是朕的底线。”

    见赵钰说得严肃,周瑞连忙点头。

    “请陛下放心,此事老臣亲自督办,绝不让其中出半分差错!”

    陛下将能够考虑的全部都考虑到了,那自己只剩下依旨而行。

    就算是不为自己仕途考虑,但为了两个乖女儿,他也把这三件事给办妥贴了。

    想起自己在宫中的两个女儿来,周瑞不由得感叹当日让她们姐妹入宫选秀的正确性来。

    陛下如今不到而立之年,处理朝政却是滴水不漏,更兼英武果决,日后定能大楚一代明君。

    两个女儿只要安分守己,好好辅佐陛下,日后也能得一个贤妃之名,青史留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