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新的发展,新的革新

    第四百二十六章 新的发展,新的革新 (第2/3页)

火车似的,不过我是去了颍昌,早上出发,中午就到了,不得不说,有了此物之后,方便太多。”

    “是啊,我等老迈,若是以前,再长途跋涉去别的地方,恐怕要死在路上。现在有了火车,出行就方便多了。”

    “可惜如今只开通了汴梁到襄阳的铁路,什么时候能开通到江南西路,我亦死而无憾矣。”

    屋内晏殊叹息道。

    他是江西人,回老家一趟非常不容易。

    陆路难走,水路也难走。

    从汴梁过去,兜兜转转,有的时候要一个多月才能到。

    若是有火车直达的话,行程将大大缩短。

    可惜的是京襄铁路于大前年修建,去年年底完工,正式开始运行,最远也只是到襄阳,离江西还有很远。

    所以眼下的火车并不能为他提供迅速回到家乡,以在假期回家看看的愿望。

    “拉日叔别急,未来肯定是火车的高速发展期,全国各地都要开始修铁轨,这次京襄铁路就是积攒经验。”

    赵骏恰好听到晏殊的话,迈步跨入屋里,笑着说道:“只要路子铺开,多培养技术人才,一定能很快实现你的心愿。”

    “汉龙来了?”

    晏殊扭过头,看到他笑道:“听说这次你休假去了嵩山,怎么样,好玩吗?”

    “说实话,不太好玩,爬山累得够呛。”

    赵骏走进来一屁股坐到自己的办公桌后,瞅了眼今天进奏院送过来叠着的公文说道:“山里没有进行旅游开发,虽然一切都很原始,后世很多人应该喜欢这种原始味道。但其实没有经过开发的地方,一没有道路,二没有商业,想买瓶水都难,根本不方便,还很危险,那山里是真有老虎。”

    华南虎在北宋时期可没有灭绝,秦岭黄河流域恰好是它们最北端的栖息地,嵩山属于秦岭支脉,山中自然有华南虎栖息。

    “那你还不如去坐坐火车,襄阳那边也独有风景,可以看看岘山,还有那卧龙岗。”

    范仲淹一边拿了一份公文,一边说道:“我去瞻仰了一下武侯亲耕的地方,可惜那里已经没有了草屋。”

    “我又不想去南阳坐火车干嘛。”

    赵骏也拿起了公文准备处理今天的公务,又说道:“东汉到大宋都800多年了,这年头也没什么文物保护,草庐肯定不存在,不过武侯祠不是还在吗?下次去看看呗?”

    “川蜀?”

    范仲淹抬起头,目光露出向往道:“倒是想去,可惜太远了,我哪里敢擅离职守?”

    赵骏可以去巡游天下,全国各地调研,他们就不行了。

    不是说赵祯限制他们自由,而是今年已经是公元1049年,范仲淹都已经是60岁的人,历史上再过4年他就要病死了。

    其余宰相一个个也都六十来岁,老的像李迪、张士逊都是宋真宗时期的宰相,七老八十的年纪。

    再折腾下去,像赵骏这样全国各地跑,那是真嫌自己命长。

    赵骏笑道:“那就再等几年吧,等从成都到长安的火车开通,你就可以坐船从汴梁出发,先到长安,再坐火车去成都了。”

    “是了。”

    范仲淹点点头道:“等火车开通了,我们哪里都能去了,真期待那一天早点到来啊。”

    当初赵骏定下第一条铁路京襄铁路,连通汴梁到襄阳。

    这样从四川来的货物就可以不用去浙江周转,而是在汉口北上,沿着汉水到襄阳卸货,搭火车来开封。

    而第二条铁路就是从成都到长安的铁路。

    如此就弥补了关中到四川没有运河,只有陆路的问题。

    以后川蜀的货物又可以利用火车把商品运到长安,再从长安通过船运直达汴梁。

    这样一来,整个大宋就完成了经济循环。

    四川不用再像以前那么封闭,只能依赖长江,把货物运到长江下游,然后再走运河向北方输送,诞生大量的运输成本。

    巴蜀商人可以往北连通关中,关中的商人也可以往南沟通巴蜀,解决了蜀道难这个千古难题。

    唯一的问题是目前铁道部只有在平原修路的经验。

    而四川即便最好走的陈仓道也有很多崇山峻岭,铁路修建难度非常大,即便有炸药修建速度绝对不会像京襄铁路那么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