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原始水泥诞生(求新章追读)

    第四十八章 原始水泥诞生(求新章追读) (第1/3页)

    “颗粒化火药”的制作流程还是比较复杂的,三种原料中只有木炭可以自己制作,硝石和硫磺都需要通过李家采购,这无疑又多了一笔开销。

    不过李献忠手里还有不少缴获的黑火药,李管家表示他有门路,可以用这些火药置换一些原料。

    本着能省就省的原则,李献忠还是给他送去了两千斤黑火药,用来换取相应的硝石和硫磺。

    平虏卫日常的打靶训练和装填训练用的都是普通的黑火药,只要有在射击考核时才会使用“颗粒化火药”。

    平虏堡建设的还算比较顺利,营地已经基本勾勒出了框架,各种作坊也已经开始生产。

    比较遗憾的是,派出的矿探只是在附近发现了一些小型的煤铁矿,并没有找到大型的铜矿。

    李献忠记得抚顺的红透山铜矿可是一个大型的铜矿,除了铜之外还有衍生的金矿。

    此时他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了,看来大型的铁矿和铜矿果然都在建州境内。

    原本他还想利用铜矿来作为主要创收的手段,看来这条路暂时是走不通了。

    现在平虏堡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耕牛,东北的黑土地虽然肥沃,但由于户外气温较低,犁地变得十分困难。

    战马不可能用来耕地,营中的驽马并不多,为了不耽误种植春小麦,只得动用大量的人力进行播种,尽管大家干劲十足,但是效率并不高。

    根据范文程的推算,没有耕牛的情况下他们最多只能复耕周边的5万亩土地。

    按照大明北方亩产一石左右的小麦产量来估算,即使是风调雨顺,也只能产出5万石小麦,只够平虏堡的百姓吃5个月,难以实现自给自足。

    要知道这还是建立在辽东巡抚周永春不向这些土地收税的前提下。

    还有一个问题是随着气温逐渐升高,积雪开始融化,搞得道路泥泞不堪,矿山的煤铁矿石运输变得十分困难。

    不过也有好消息,铁匠铺和陶窑都已经开始生产各种生活用品了,起码日常的锅碗瓢盆这些都可以解决了。

    另外砖窑也可以出砖了,平虏堡破损的墙面也可以逐步修复。

    范文程说道:“属下打算多生产一些煤球和陶器,铁具去铁岭的集市上售卖,虽说这些东西卖不出高价,但多少也是一个进项,可以缓解下平虏堡目前坐吃山空的窘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