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天启帝正式登基,李献忠走出诏狱(求双倍月票追订)

    第五十一章 天启帝正式登基,李献忠走出诏狱(求双倍月票追订) (第1/3页)

    泰昌帝当朝再次晕厥,使得叶向高等人感觉大事不妙。

    此时乾清宫内立刻乱做了一团,经过太医的诊治之后,朱常洛终于苏醒了过来。

    朱常洛的这个情况,早在毕荩臣的意料之中。

    不过红丸之事,他却不能多言,反正太医院是不建议陛下服用的。

    朱常洛仿佛整个人都被掏空了一般,他知道自己已经离鬼门关越来越近了。

    他吃力的抬起了手,指向了身旁的一个木盒。

    里面装着的乃是李可灼献上的第二颗红丸。

    朱常洛的心思众人心知肚明,可此时谁敢让他服用第二颗红丸?

    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说道:“陛下,李可灼说过这第二颗红丸必须三日之后服用。现在只过了一天而已,若是现在就给陛下服用,怕是陛下的身体支撑不住啊!”

    此刻朱常洛已经虚弱地几乎说不出话来了,众臣也适时退出了暖阁。

    这种时候留在暖阁之中实在是尴尬,虽然陛下的眼神中充满了渴望,可他们这群大臣却不敢让他服用红丸。

    首辅叶向高一看陛下服用红丸后出事了,赶紧让人将李可灼先看管起来。

    要是陛下驾崩了,他便是罪魁祸首,肯定不能让他给跑了。

    朱常洛只能眼巴巴的看着边上的那颗红丸,他想要爬过去却怎么也做不到。

    而此刻暖阁内也已经空无一人了,众人皆在阁外等着他龙御归天。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皇长子朱由校出现在了暖阁之中。

    朱常洛此刻仿佛又看到了希望,他努力地抬起手指着边上的木盒。

    而朱由校也心领神会的将盒子递到了父皇手中。

    朱常洛用他那颤抖地双手拿起了这颗红丸,尽管此时他已经不指望能够痊愈了,不过他知道吃下这颗红丸起码能让他再恢复一时。

    到了这个时候哪怕是只能恢复半个时辰就立马毙命,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将他吞下去。

    朱由校更是主动给朱常洛喂了一口水。

    此时李可灼已经被带到了暖阁前,不过面对众臣的责问,其依然狡辩道:“这红丸需要服用两颗才能治愈陛下的疾病,如今只服用了一丸,病情出现反复乃是正常现象。”

    正当众臣准备继续斥责其的时候,暖阁之中突然传出了朱常洛的声音:“叶阁老,你们进来吧,朕有话要说。”

    不用猜也知道,陛下肯定是服用了第二颗红丸。

    听到朱常洛的声音后,李可灼脸上浮现出了一丝笑意,高声说道:“谁说陛下出问题了,你等休要诬赖我?”

    这时众人都进入了暖阁之中,自然是没人再去理会李可灼了!

    朱常洛知道自己的大限已经到了,趁着自己还能开口说话,赶紧交代起了自己的身后事。

    好在他已经指定了皇位继承人,今后太子朱由校也只得依靠众臣辅佐了。

    今年还真是多事之秋,大明各地的旱情不断,而且已经有了蝗灾的苗头。

    山东、福建等地爆发了小范围的农民起义。

    接下来泰昌帝的丧仪,陵寝修建又是一大笔开销。

    加征的“辽饷”目前也只能勉强用来发放边军的饷银,根本就无力扩充军备,或者对建州征战。

    也幸亏是去年李献忠重创了建州,到目前为止辽东并没有发生大的战事。

    目前辽东镇的总兵力约在十万人左右,远低于去年巅峰时期的13万驻军。

    不过巨大的军费开支还是将大明的家底掏的精光。

    但这些还不是最令人头疼的,目前辽东才是大明王朝最大的隐患。

    李献忠下诏狱之事虽然很隐秘,但叶向高还是知道的。

    若不是此前泰昌帝将拖欠的首级赏银补发了下去,恐怕此刻辽东已经乱了。

    蓟辽总督阎鸣泰数次上书询问宁远伯李献忠的情况,并表示李献忠对稳定辽东极其重要。

    很明确的表示李献忠于国有大功,若是朝廷无缘无故的处置了李献忠,辽东必将大乱。

    甚至直接闹出兵变也不是没有可能。

    而且李献忠的妻子乃是叶赫部的格格,他本人又同蒙古诸部的头领交好。

    并暗示若是强悍的辽东铁骑联合蒙古女真一起犯边,辽东瞬间就会沦陷,甚至是大明的北境也没有任何一支军队可以阻挡他们。

    虽说东林党对于李献忠向来是咬牙切齿的,但叶向高也觉得此刻处置李献忠并不合适。

    甚至还有传言万历临终前召见了李献忠,他疑似是因为拿到了“衣带诏”才被泰昌帝给下了诏狱。

    但这个时候叶向高也不得不问了,他说道:“听闻宁远伯李献忠如今身在诏狱,目前辽东军心不稳,敢问陛下此事当如何处置?”

    原本朱常洛对于留不留李献忠就犹豫不决,想先看看辽东的情况再做判断。

    可惜他已经没有时间来处理辽东的问题了。

    目前大明主少臣疑,自然是不能让辽东动再产生动荡了。

    若真把辽东李家给逼反了,朱由校能不能坐稳江山都不好说。

    望着眼前仍然略显稚嫩的儿子,他无奈地摇了摇头,拉着朱由校的手说道:“宁远伯乃是稳定辽东的基石,他在诏狱也只是为了配合调查朝鲜之事。你登基之后亲自去诏狱将他放出,他自然会对伱感激涕零的。”

    然后又说道:“先前宁远伯曾在先帝面前保证将会发兵踏平建州,替大明除去这个心腹大患!宁远伯乃是先帝的宠臣,自然会替先帝了却这个心愿的。你可令他以开原、铁岭、抚顺三路兵马为主,兵发建州!”

    此时的朱由校对辽东的情况并不了解,可其他大臣却是惊出了一身冷汗!

    泰昌帝这是想让李献忠同建州打的两败俱伤,好趁机削弱李献忠啊!

    看来他虽然释放了李献忠,但仍然对辽东李家不放心。

    可是把李献忠逼迫到如此地步,难道就不怕将他直接逼反吗?

    连首辅叶向高也有这个担心,于是说道:“启禀陛下,宁远伯直属的开原三路明军虽然精锐,可是只有二万六千人,还要防守开原三关,能够出动的兵马最多不会超过两万,以这点兵力出征建州恐怕难尽全功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