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战船驶入九州岛,东林要削李献忠(求追订,月票)

    第七十四章 战船驶入九州岛,东林要削李献忠(求追订,月票) (第1/3页)

    拿下奄美大岛之后,萨摩藩在琉球的势力终于被彻底消灭了。

    不过这里毕竟也已经被岛津家控制了十年之久,岛上还是有不少日本人的。

    目前奄美大岛的总人口约为3万五千人,其中岛上的日本人有4千之众。

    最终李献忠决定将其中的五百老弱交给当地的琉球部落处死。

    一来让这些琉球人出一口恶气,二来他们手上沾了岛津家的血,将来也不容易反水。

    早期琉球王国的势力仅限于琉球本岛,奄美诸岛是后来才被征服的。

    琉球时期岛上的酋长也经常不服琉球王的管化,对于这些土著也不能完全信任。

    至于剩下的3500日本人则是同琉球岛上的日本人一起作为奴隶使用。

    反正琉球岛百废待兴,修建港口,棱堡以及甘蔗园的种植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这些日本人作为免费的劳动力不用白不用。

    不过奄美大岛距离九州岛相对较近。

    这些日本奴隶还是全部都押往琉球本岛,不留在奄美大岛了,以免将来他们策应岛津家反攻。

    至于奄美岛上的琉球人,李献忠还是决定维持原状。

    反正以琉球王的名义向他们征税,税率肯定比萨摩藩收的要低一些。

    岛上日本人侵占的产业同土地,东琉球公司肯定是全盘接收过来。

    当然目前的情况下对于琉球人的盘剥不宜过重,所以还是采用雇佣关系。

    这些琉球人只要正常缴纳赋税就行,税率在琉球国原有的基础上,适当的减免三成左右。

    毕竟赶走萨摩藩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也要让这些琉球人切实感受到好处,这样他们才能死心塌地的接受新摄政耿仲明的领导。

    而且琉球主要是发展商贸,通过海关收取商人的贸易税。

    这些琉球人种地捕鱼本来也就创造不出多少价值,收那些土地税无非也就是为了保证足够的口粮。

    至于特产,岛上目前最有价值的经济作物目前就是甘蔗。

    甘蔗大约在周朝时已经传入了中国南方。

    到了明代,熬炼白糖的“黄泥水淋脱色法”就十分成熟了。

    将成熟的甘蔗,用轧浆车榨蔗汁,盛入缸中,用火熬成黄黑色的糖浆,倒入另一口缸中凝结成黑沙糖。

    用黄泥水淋下漏斗中的黑砂糖,黑渣从漏斗流入下面缸中,漏斗中留下白霜,这就是明代的白糖。

    白糖雪白如霜,所以又被称作“霜糖”。

    利用黄泥吸附糖中的杂质和颜色,其实这个方法在唐高宗李治年间就被人无意间发现,只是到了大明嘉靖年间才被广泛应用。

    当然此时琉球岛上的这些琉球人并未掌握这种让糖漂白的技术,他们生产出来的还是那种黄黑色的蔗糖。

    在大明已经相当流行的白糖,在日本和朝鲜仍然是属于稀罕物。

    拥有相当不错的市场。

    当然目前第一批白糖并没有被用来售卖,而是被作为战略物资运往了辽东。

    李献忠还是十分期待白糖同火药混合后的效果。

    此外李献忠又让孔有德从驻朝明军的水师中抽调了一半的福船前来驻防琉球。

    随着朝鲜水师一同到来的还有1万朝鲜劳工,这些朝鲜人中既有造船工、矿工,还有擅长使用水泥的泥水匠。

    除了甘蔗外,硫磺也是一种重要的矿产。

    琉球王国下属的离岛就盛产硫磺,如今硫磺可以自给,也为李献忠省下了不少银子。

    作为火药的重要原料,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其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可惜硝石的主要产地并不在辽东,不然辽东军的火药就可以完全自给了。

    总的来说琉球虽小,不过其价值还是很大的。

    当然目前想要安稳发展还得先彻底解决萨摩藩的威胁。

    郑芝龙说道:“岛津家的萨摩藩是目前日本排名前5的强藩,其麾下总兵力有13000人。目前岛津家久手中仍然有1万人马,恐怕不会善罢甘休!”

    李献忠大笑着说道:“等到我辽东水师开到鹿儿岛的时候,不肯善罢甘休的人只怕就是本伯了!”

    正当李献忠准备率领舰队北上鹿儿岛前强迫萨摩藩放弃琉球之时,却不料他们主动派出了使者。

    来者是一个日本僧人,只见那和尚说道:“老衲宗望,乃是本愿寺长老!本次前来是恳请贵方能够释放一位叫做慧明小沙弥。”

    李献忠本以为对方过来是谈判的,没想到居然是来要人的。

    于是说道:“大师远道而来,看来这位慧明小师傅的身份不简单,不知可否如实相告?”

    李献忠此言一出,那老和尚果然陷入了犹豫之中。

    不久后他说道:“不知施主可曾听说过大板夏之阵?”

    发生在6年前的大板夏之阵,这是日本战国的最后一战。

    此战之后德川家康彻底消灭了丰臣家的势力,结束了日本长达146年的“战国时代”。

    李献忠自然不可能不知道。

    他说道:“之前的大板冬之阵,丰臣家上了德川家康的当,主动拆毁大板的城防以及填平了壕沟。这场夏之阵尚未开始已经注定了失败。”

    “此战真田幸村的数千赤备军,还是给德川家康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不过战略上的失误,并不是战术可以弥补的,这些改变不了大板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