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毛文龙景州大捷,李献忠勒索孔家(求追订月票)

    第八十三章 毛文龙景州大捷,李献忠勒索孔家(求追订月票) (第1/3页)

    李献忠这回可是赔大发了,20万亩良田,换了一个寂寞。

    原本以为“木匠皇帝”朱由校是啥事也不管的,搞定了魏忠贤就行。

    没想到朱由校这是扮猪吃老虎,看来他是把魏忠贤当成“夜壶”来用了,专门干脏活累活替自己承担骂名。

    虽然魏忠贤表示事情没有办成,自己无功不受禄。

    但这已经送出去的东西,李献忠还能收回不成?

    其实就算朱由校让李家“永镇辽东”,他的寿数应该也没有几年了,后面的皇帝同样可以不认。

    黔国公沐家虽然是世镇云南,但是大明还是在云南设立了“三司”,分走了沐家的权利。

    明初沿袭元朝的行中书省制度,但朱元璋很快意识到,行中书省丞相统管一个省的军政、民政、财政等大权,地位重要、权力太大,一个行省简直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王国。

    于是乎,朱元璋未雨绸缪决了个定——废行省设三司。

    就是设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司、都指挥司三个机构,把原来集中在行中书省的权力,让三司分别行使。

    具体来说:承宣布政使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掌管民政和财政;提刑按察司设按察使一人,管理刑狱;都指挥使司设都指挥使,掌管军事。

    三司互不隶属,各自直属中央,遇到重大事宜,要由三司召开共同会议讨论,形成决议,上报中央。

    由于三司管辖的范围与原来行省管辖的范围差不多,习惯上人们仍把这一级政区叫做“省”。

    辽东的特殊性在于虽然设有辽东巡抚,但他是下属于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的,而且拥有诸多的卫所。

    比如之前李献忠手中的开原,铁岭都属于卫所性质,所以相对来说很独立。

    正是由于三司制度的存在,导致李献忠很难完全将辽东的军政大权彻底抓在手中。

    自从王化贞去了太医院之后,其实辽东巡抚一直是由蓟辽总督阎鸣泰兼任的,如今吏部终于不在东林党手中了,李献忠直接安排了开原知州张炳文升任辽东巡抚,以便自己更好的控制辽东。

    不过这次朱由校恢复了自己朝鲜总督,又给了一个中原剿匪总督,可以节制山东一省的兵权。朱由校还是给予了自己很大信任。

    而且陛下还私下承诺不会动自己的辽东经略,看来他很清楚李献忠最在乎的是什么。

    眼下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迅速平定鲁南的白莲教起义。

    从心里上李献忠是不希望这场起义很快就被平定下去的,毕竟只有内地乱了他才能吸收更多的流民,朝廷才会把精力从自己身上转移走。

    不过既然前世自己对这场声势浩大的起义几乎都没有印象,那么它应该很快就会被平定下去了!而且白莲教是带有邪教性质的,这种起义危害性可比单纯的农民起义大的多。

    这场起义如果不被平定,魏忠贤的商税改革就无法继续下去。

    他如今就是要用魏忠贤去引爆大明的士绅官僚阶层,挑战现有的秩序。

    所以李献忠还是决定剿灭这场叛乱。

    不过这些白莲教徒能有多少战力?

    他只是从辽东抽调了三千辽东铁骑以及三千平虏卫而已。

    至于将领则换成了辽阳副将毛文龙,此前攻打赫图阿拉时没有带上毛文龙,他也算是自己手下的老人了,所以这次剿灭流寇给他一个立功的机会。

    原本这些兵马是准备直接从旅顺港奔赴登州的,结果成国公朱纯臣派人送来急报,说他们在北直隶境内的河间府遭遇百莲教主力围攻,请求李献忠赶紧支援。

    无奈之下这些人马只得在天津登陆然后再从陆路赶往河间府。

    京师到兖州总共1150里路,最快的方法自然是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南下,走水路最快只要六七天便可以抵达兖州府。

    即使算上准备船只的时间,估计也就十天左右。

    张维贤同朱纯臣当然是不会选择这条最快的路线,兖州的贼寇已经有数十万之众了,接连攻克周边的县城。

    他们要是迅速抵达兖州府,那就要同贼寇正面决战。

    对于京营的战力他们是很清楚的,估计未必能打赢贼寇。

    这些人平日里几乎不怎么操练,真要打起来,基本上属于一战击溃的那种。

    于是他们选择走陆路,而且行军速度极慢,每日行军不过才20里。

    依照这样的速度,估计一个月后才能抵达山东境内。

    兵部尚书熊廷弼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在兵部的催促下他们才勉强每日行军30里路。

    走了差不多半个月了,还在北直隶境内打转。

    目前白莲教的贼寇正在围攻兖州府城,情况十分危急。

    兖州位于山东、河南、南直隶的三省交界处,又控制着运河两岸。

    一旦兖州府失守定然会造成三省震动。

    而且兖州府的边上就是曲阜,这里可是孔子故里,有孔府、孔庙、孔林这“三孔圣地”,孔家还藏有许多的珍贵的古籍,若是这里被贼寇攻陷,这无疑于会引起一场大地震。

    去年刚刚继承衍圣公爵位的孔子第65世孙孔胤植,已经接连发出好几封求救信,请求朝廷赶紧发兵支援。

    山东乃是孔孟之乡,此前贼寇已经攻破了孟府,杀死了孟子六十六世孙孟承光。要是再让他们攻破曲阜,毁坏了“三孔圣地”,就连英国公张维贤恐怕也将遭到天下士人的围攻。

    于是无奈之下张维贤只得率领骑兵先行南下,成国公朱纯臣是死活也不肯加快行军速度,他坚持要等到李献忠的辽东铁骑南下才肯加入山东战场。

    最后他带领五千神机营的人马走在了队伍的最末端。

    于弘志乃是北直隶河间府的白莲教头目,原本他就同徐鸿儒等人约定一同起义。

    不过他们约定的时间是中秋,可是徐鸿儒提前三个月就自己起义了,还称了帝。

    于弘志可谓是一步慢,步步慢。

    此刻他也只得接受徐鸿儒河间王的封号,准备在河间府最南面靠近山东的景州附近起事。

    于弘志刚想起事,就发现北面有数万官军南下。

    俗话说人靠衣装,这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