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冯铨公报私仇,官军两战两败(求追订月票)

    第九十一章 冯铨公报私仇,官军两战两败(求追订月票) (第1/3页)

    江南爆发的武装抗税规模空前,不仅惊动了魏忠贤,更是惊动了天启帝朱由校。

    无他,实在是苏松两府税赋对于大明太过重要了。

    苏州连同与其接壤的松江、常州、嘉兴、湖州五府的赋税几乎占到了大明赋税的3成。

    要是这块地方乱了,恐怕整个大明也就彻底乱了。

    目前虽说辽东的战事有所停歇,可是天下的灾荒并没有停止的迹象。

    陕西连续两年大旱,原先的粮食产地关中平原,如今不得不依靠朝廷的救济才能过活。

    河内山东等地依旧需要朝廷的救济。

    而浒墅关被焚毁更是直接造成了大运河杭州至苏州段的停摆。

    江南的钱粮若是不能及时通过运河转运到北方,整个北方都会面临粮食危机。

    如今东林党人已经被彻底赶出了朝堂,“九千岁”魏忠贤自然要当起这个家。

    对于如何处理这次阉党内部也有着较大的分歧。

    除了司礼监以及内廷的心腹太监,“九千岁”魏忠贤如今的两大心腹是吏部尚书冯铨同左督御史崔呈秀。

    二人联手利用今年的“京察”将东林党人逐出了朝堂。

    不过也因此结下了梁子。

    原本内阁首辅出缺,身为内阁成员的冯铨很有希望出任内阁首辅。

    却不料崔呈秀暗中使坏,以冯铨过于年轻难以服众为由,将投靠魏忠贤的另一位阁臣顾秉谦推上了首辅之位。

    虽说入仕已经将近十年了,不过冯铨至今也不才28岁。

    冯铨的人生对于许多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开挂的人生。

    18岁高中进士,19岁成为翰林庶吉士,不但长相俊美,还写得一手好字。

    小冯翰林的簪花小楷名气很大。

    不过当时翰林院多是南方人把控,他一个北方才子在翰林院遭到了诸多东林党人的欺凌。

    去年冯铨奋力一搏,投靠了魏忠贤不但成为了吏部尚书,还成为了阁臣。

    不过冯铨在朝中并没有多少自己的势力,只有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同冯铨交好。

    这个年纪对于冯铨来说的确是有点吃亏,再加上此前他遭到过东林大佬缪昌期等人的凌辱,一时间冯铨以男色伺人上位的传言在京中流传开来。

    不但有传言说冯铨同田尔耕二人同床共枕,甚至还有传言说冯铨是以男色诱惑魏忠贤上位的。

    这样的风评之下,冯铨自然是无法竞争首辅之位的。

    通过田尔耕的调查,背后的推手正是崔呈秀。

    天启元年崔呈秀担任淮扬巡抚之时,一年上缴盐税高达250万两白银,创下了大明有史以来的记录,深得魏忠贤的信任。

    其又比冯铨善于处理人脉,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以及如今的首辅顾秉谦都与其交好。

    尽管知道崔呈秀在暗中给自己下黑手,冯铨也只能暂时隐忍。

    对于江南的抗税事件二人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作为北方人,冯铨向来对这些南方人没有好感,他主张快刀斩乱麻,对于这些武装暴动应该第一时间镇压。

    以免继续扩大,波及到更多地区。

    另外可以借着这个机会除掉一些江南的东林党人。

    崔呈秀毕竟担任过淮扬巡抚,知道这些南方商人的力量。

    他当初之所以能够收到这么多盐税,主要是同扬州的盐商达成了协议,他将两淮的盐引全部给了逐渐兴起的徽商,使得他们垄断了两淮的盐业。

    那些盐商也投桃报李,主动将历年拖欠的盐税个补缴了一部分。

    崔呈秀认为这件事情不宜扩大,对于袭击浒墅关的水寇“浪里飞”肯定要第一时间剿灭。

    但是对于打死苏州税监这件事情,他们抓几个东林党人顶罪,大事化小为好。

    万一事情闹大定将一发不可收拾。

    对于苏州的武装暴动,“九千岁”自然是十分生气的,这也不是一回两回了。

    毕竟他如今已经权倾朝野,还能再忍气吞声不成?

    冯铨也正是看到看了这一点,再加上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在一旁推波助澜,说锦衣卫一定会全力平息江南的暴乱。

    于是冯铨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赶赴江南平息动乱。

    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则陪同其一起南下。

    魏忠贤更是责令南京镇守太监崔文升全力配合冯铨,务必使江南的税赋以及漕运早日恢复。

    虽说南京六部在很多人眼中不过是官员的养老院,一般政治斗争失败的官员才被贬到南京。

    但是南京的守备太监以及六部还是握有相当实权的。

    南京户部自然不用说,负责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诸省的钱粮,还要负责漕运同盐引的勘合。

    可以说大明的财政命脉是握着南京户部的。

    南京的礼部也是一个重要的部门。

    虽说礼部只是负责南直隶的一些祭祀典礼,比如祭奠明孝陵。

    但是大明的内阁一般出现缺员,一般都是由礼部尚书侍郎补缺的。

    尤其是内阁首辅,许多都会挂礼部尚书衔。

    更有一种不成文的说法,大明的首辅必须担任过礼部正堂。

    可北京的礼部尚书只有一个,还经常由内阁首辅兼任。

    比如此前的内阁首辅韩爌就是礼部尚书,新任的内阁首辅顾秉谦现在也兼任礼部尚书。

    所以南京礼部尚书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南京礼部尚书可是贮备的阁臣甚至是将来的首辅。

    南直隶地区没有都指挥使,所以南直隶的调兵权实际就由南京兵部直接管辖,而统兵权则分别由南京武将勋贵、南京守备太监负责。

    南京兵部还管理南直隶的武举、武将升迁等事宜,又管辖南直隶的官马、官驿、官船等事务,所以南京兵部油水也很足。

    因为南京兵部尚书能直接调兵,所以南京兵部尚书一般都加“参赞机务”衔,和南京镇守太监、南京武将勋贵构成了南京军权三巨头。

    此时南京的守备太监是崔文升,南京守备是魏国公徐弘基,兵部尚书是东林党人袁可立。

    袁可立还能够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掌握兵权是因为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