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大明陷入军备竞赛,崇祯杨鹤卧龙凤雏(求追订月票)

    第一百零八章 大明陷入军备竞赛,崇祯杨鹤卧龙凤雏(求追订月票) (第1/3页)

    虽然在得到了魏忠贤的几百万两银子后,使得崇祯元年大明朝廷的财政情况有所好转。

    不过大明王朝现在也陷入了同辽东的军备竞赛之中。

    茅元仪说道:“根据可靠消息,崇祯已经下令在秋收之后再征新军2万。”

    “这样一来京师三大营有9万兵力,羽林营也增加到了8万人,大明仅仅在京师就驻军17万;再加上周边蓟州、宣大的6万边军,以及北直隶的3万人马。仅仅京师周边大明就有26万人马,其中不乏精锐之师。”

    “我军不算水师,在漠南驻军1万,辽东驻军12万,朝鲜驻军8千,琉球驻军3千,台湾驻军5千,奴儿干都司驻军1千,总共是14万7千人。”

    “看着兵力不少,但是需要守护的地盘实在太大,辽东能够南征的最大兵力为8万人。”

    “不过漠南蒙古、科尔沁蒙古再加上“女真三卫”应该也能出七八万骑助我南下。”

    目前辽东的这些兵力也几乎已经快到上限了,都说辽东铁骑,其实李献忠这十多万人里,真正的骑兵也就两万人。

    大多数都是用马作为交通工具的龙骑兵,不过是马上步兵而已。

    这点李献忠也想好了,有这么多的女真蒙古骑兵可以用,不用白不用。

    毕竟一个骑兵的开销都快要赶上十个步兵了,就算自己是土豪也养不起这么多骑兵。

    范文程说道:“我辽东毕竟是以一隅对抗整个大明,虽然辽东银行成立后布政使不缺暂时不缺银子,但这些钱毕竟是借来的,而且我们也还是要支付利息的。”

    “不过目前除了漠南同努尔干都司之外,其他地方税收都是有结余的。辽东去年在停止了修路、建造码头、船厂这些大型项目后,地方财政也是有盈余的。”

    “而东琉球公司同辽东贸易司的收入也足以支持造船以及养兵了,当然前提是不再大量募兵。”

    “至于物资方面,目前我们绝大部分物资都是可以自给自足的。”

    “唯有硝石同棉花需要从大明关内大量进口。”

    随着拿下了琉球同台湾,使得辽东的硫磺得到了解决。

    不过硝石的需求量依然巨大。

    辽东除了在墙角,地窖,茅厕边上原始取硝外。

    在宋应星的指导下,辽东已经开始自己大量人为培养硝土。

    首先需要挖掘出多条沟渠,在沟渠内铺垫黏土,再一层层地堆放上排泄物和腐烂的树叶。每层之间还要铺上石灰石或草木灰,架起小树枝,确保一定的空气流通。

    工人们还需要定期往沟渠内补充尿液和粪水,保证其中湿润。

    如此“种植”数月之后,就需要将沟渠内那些污物挖出来,装进桶里,再加入纯净的雨水溶解和浸出硝石晶体。

    最后把溶解了硝石的水煮干,就得到了相对纯净的硝酸钾。

    可想而知,这个过程的气味酸爽无比,因此这些硝土工普通人都不愿意干,只能大量使用朝鲜劳工了。

    虽然人工采硝非常艰难,不过为了防止将来被“卡脖子”,这项工程还在辽东铺开了。

    普通的村镇也有人定期收硝。

    棉花则完全是因为气候原因。

    好在军用棉花的需求量不大,主要还是用来制作棉衣抗寒的。

    不过以范永斗为首的晋商再三保证,即便辽东同大明开战了,他们也能让这两项物资源源不断的运进辽东。

    依托于强大的外贸体系李献忠还是有信心可以耗垮大明的。

    因为台湾的近400万亩高产占城稻还是给了他很大的底气,而且根据孙传庭传来的消息台湾南部可以做到一年三熟。

    这样平均下来台湾的可以每年亩产5石稻米,而且产量很稳定,足足是辽东风调雨顺时小麦亩产的5倍。

    不过辽东的其他人可不这么看,他们都认为拖得越久对辽东越不利。

    地方耗中央,还能把中央给耗垮了,这简直是匪夷所思。

    当然了他们也明白想要起兵还要一个时机。

    从万历48年开始,明末小冰河气候的威力开始显现,各种天灾不断,干旱、洪水、地震、蝗灾几乎就没有断过。

    但你要说大明哪里的旱灾最为严重,那一定是陕西地区,这里从天启元年开始已经连续7年大旱了。

    尤其是从天启五年开始到如今陕北以及渭北几乎一场大雨都没有下过。

    整个渭北地区的大多数土地都处于绝收状态。

    白水县位于白水河同洛河交界之处,水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在周围地区“草木尽,人相食”的情况下,南鹿角村的村民在王二的带领下,通过水车从白水河取水,总算是保住了一点庄稼使得村民们勉强没有饿死。

    正当大家觉得崇祯推翻了阉党,朝廷会实行新政的时候。

    白水县的税吏胡凡居然又来了,要对他们仅有的这点夏粮征税。

    不但要收今年夏粮的税,还要征收今年的“辽饷”。

    这下老百姓就怒了,王二大声说道:“建虏早就被辽国公给消灭了,怎么朝廷还要一直征收‘辽饷’啊?”

    “是不是你们这些贪官污吏假借‘辽饷’的名义故意盘剥百姓!”

    王二本人身材高大,孔武有力,在南鹿角村又有很大的影响力。

    他提出质疑后,身后的百姓纷纷响应。

    原本税吏还想拿下这个带头闹事的“刺头”,不过一看这架势他们立马就怂了。

    陕北地区向来民风彪悍,他手下这几个衙役家丁,哪里是这群刁民的对手?

    “辽饷”朝廷确实没有免,他只是提前来收了。

    不过这个夏粮却是他们自己摊牌下来的,渭北大旱,其实朝廷已经免了白水县今年的粮税。

    原本魏忠贤当政的时候,他们多少还要顾忌一点无处不在的东厂同锦衣卫,毕竟闹出了民变,这些鹰犬的鼻子还是很灵的;而且到处都有税监,他们也不好自行摊派。

    不过现在这些障碍都已经不存在了。

    当然此时他还是有些心虚的,只能好声好气的说道:“如今辽东同朝廷的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