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征练饷崇祯孤注一掷,战登莱明军暗度陈仓(求追订月票)

    第一百一十六章 征练饷崇祯孤注一掷,战登莱明军暗度陈仓(求追订月票) (第1/3页)

    崇祯意气奋发的下令征讨登莱,这下可难倒了内阁。

    之前的滁州大战,封赏有功将士,以及抚恤阵亡士兵朝廷耗去了大量的钱粮。

    本想着流寇基本剿灭了,今年应该没有大的战事了,总能缓一下。

    没想到跑出来一个袁崇焕,居然又挑起了大战。

    如果仅仅是发兵登莱,从江南再转运一批粮食过来勉强还能支撑。

    可是陛下受到了袁崇焕那个“五年平辽”计划的影响,居然要同时再招募编练3万羽林营。

    而且不但要在京师编练羽林营,还要求各省也精炼新军,积极备战。

    以一年为期,各省至少要编练出20万新军,可以随时奔赴战场。

    这下可乐坏了各省的督抚,他们纷纷以编练新军为由,截留交给朝廷的税赋。

    而且还趁机向治下的百姓摊派。

    为了凑饷练兵。

    崇祯帝宣布将后宫的开销削减一半,除了皇太后张嫣的用度之外,所有人包括自己的用度减半。

    并号召大臣们捐银练兵。

    不过大臣们的反应并不积极,只有首辅周延儒捐了5000两,然后兵部尚书冯铨捐了3000两,接下来的官员们按照官职大小递减。

    之前被天启帝狠狠打压的勋贵们也相当吝啬。

    成国公朱纯臣气愤的说道:“他老朱家的藩王各个富的流油,崇祯凭啥薅我们的羊毛?”

    一旁的英国公张维贤提醒道:“成国公,还请慎言!”

    京营的编制被朱由校一削再削,现在他们总共就只能吃3万人的空饷,朱纯臣早就怨气冲天了。

    他说道:“怕啥,反正现在锦衣卫同东厂的鹰犬们已经成了崇祯的皇家保镖,我们可以放心的说。”

    “自从辽国公不来京师了,我们的收入也跟着缩水,如今我也就勉强养活府上那点人。要捐银是吧,那好。我成国公助银100两,嫌少他们可以不收!”

    看着吝啬的朱纯臣,张维贤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

    朱纯臣最早跟着李献忠到处捞钱,他的家产即使不是京城首富,那也是妥妥的前三,可比自己有钱多了。

    如今朝廷同辽东已经势同水火了,他还在这边口无遮拦。

    就算没有东厂的鹰犬,焉知眼前的这些人会不会向陛下揭发他有悖逆之言。

    陛下哪天要是真抄了他的成国公府,估计也就不会为了军费犯愁了!

    最终英国公张维贤捐了3000两,勋贵们在朱纯臣的鼓动下也多是只捐了几百两。

    偌大一个京师,数百名官员勋贵,总共也就捐了13万7千余两。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内阁在商议之后,也只能决定先苦一下百姓了。除了原本每亩加派3厘5毫的“辽饷”外,再加征2厘5毫的“练饷”。

    这个提议很快就几乎得到了全部官员的支持,若是不收这“练饷”,说不定又要让他们助饷了!

    最终崇祯帝也只能下旨,崇祯三年的秋赋加征“练饷”。

    洪承畴得知这个结果后,也是哭笑不得。

    他费尽了心思好不容易将流寇给打压了下去,朝廷这个“练饷”一收,恐怕用不了多久流寇就会死灰复燃的。

    这个袁崇焕当真是害人不浅。

    可是他目前也没有办法,登莱之战他是非打不可。

    他征集了贺人龙的3万羽林营,又令山东总兵刘肇基出兵2万,南直隶出兵2万,保定总督杨文岳出兵2万,开封总兵陈永福出兵1万,再加上左良玉原本驻扎在青州的2万人。

    共计12万大军,其中5万是羽林营的精锐,另外7万人大多也都参加了滁州之战的明军,有一定的战斗经验,这几位领兵的将领也都是可堪重任之人。

    此外考虑到水寇的火炮犀利,他又从京师调集了40门18磅红夷大炮,以及上百门的佛郎机火炮。

    这几乎是目前他所能调动的所有大明的内地的精锐了。

    九边之兵,洪承畴并没有调动,倒不是说他看不上边军的战力。

    他是怕万一九边空虚,李献忠会直接从辽东出兵。

    而且他还建议从太原镇调兵五千,增加蓟州的防御力量。

    为了准备这场大战,户部又从湖广、江西、南直隶等地调拨粮食100万石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京师储存的炮弹,火药同火铳几乎被调用一空。

    本次出征登莱,可以说是自萨尔浒之战以来,大明王朝最大的一次动员。

    甚至就单次出兵的数量、规模以及质量,都要超过了此前的“万历四大征”!

    崇祯帝更是带着众臣到军营检阅即将出征的羽林营。

    毕竟是天启崇祯两朝倾注了朝廷大量心血打造出来的精锐之师,又经历了好几年的剿匪作战,羽林营的将士无论是装备还是状态都是相当不错的。

    当这一个个衣甲鲜明,满脸肃杀之气的羽林营将士,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时候,众臣都是信心十足。

    在贺人龙的指挥下,羽林营的将士们进行着整齐的操列,纷纷高喊道:“荡平海寇,收复登莱!”

    周延儒说道:“羽林营如此精锐,定能拿下登莱,解除朝廷的心头大患!”

    冯铨也不甘落后,赶紧说道:“羽林营乃是天子亲军,今日将士们有幸得见天颜,自然是精神抖擞,器宇轩昂,战力更是不同凡响!”

    身后今年刚刚入阁的温体仁对他们的行为十分鄙夷,但是无奈他二人如今身居高位,又深得陛下的信任。

    初出茅庐的他暂时也只能忍耐。

    崇祯在众臣的吹捧声中也有些飘飘然了。

    他现在甚至已经在规划之后对辽东的战事了。

    毕竟李献忠平定建州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了,这几年辽东形同自立,朝廷又刻意回避辽东的事,他的名字也就逐渐被这些新生代朝臣给淡忘了。

    冯铨身为阁臣,又兼兵部尚书,自然是对军中的一切了如指掌。

    不过他加入情报司属于半路出家,其本人甚至都没有去过辽东,自然不清楚辽东的真正实力。

    他觉得这次辽国公肯定是有大麻烦了,于是一份份关于明军的各种情报以及洪承畴的军力部署都被加急发往辽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