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张献忠率先称帝,李自成厚积薄发(起追订月票)

    第一百二十章 张献忠率先称帝,李自成厚积薄发(起追订月票) (第1/3页)

    张献忠同李自成二人自从流窜到大别山地区,这日子过的可谓是相当凄惨!

    虽说这里包括鄂东北、豫东南以及皖西的20余县,还是十分广大的。

    可这里土地贫瘠,百姓本身的口粮就不多,义军也抢不到多少粮食。

    百姓倒是踊跃参加义军,虽说“跟着义军混,三天饿两顿”,不过好歹有口吃的。

    起初张献忠同李自成还挺高兴的。

    自打洪承畴撤军之后,他们在大别山没有了阻碍,大量百姓加入义军,二人的队伍扩充了不少。

    张献忠部已经扩充到了2万余人,而李自成名正言顺的接过了“闯王”的名号,又收拢了部分高迎祥的残部,壮大到了3万人。

    可是很快两人就高兴不起来了,他们盘踞的光州、商城、固始等地的士绅地主都已经被杀光了。

    可也没有搜出多少粮食,这地方实在是有些穷,别说是同凤阳南直隶相比,还不如自己的陕北老家。

    难怪这地方群众基础好,都是些吃不饱饭的百姓,有口吃的就敢造反。

    而且最主要的是现在已经到了秋收时节,他们要是不抓紧时间出去抢一波,留在大别山很难熬过这个冬天。

    无奈之下张献忠同李自成二人只能分道扬镳,开始离开大别山的核心区域,向周边的较为富裕的地区发展。

    听说明军的主力正在登莱同海寇决战,他们得抓住机会发展。

    张献忠狡猾的很,虽说河南一带义军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但是本身不是富裕地区。

    湖广则号称“天下粮仓”,粮食极多。

    于是他有意将义军的传统根据地河南让给了李自成,而自己则去湖广开辟新天地。

    毕竟当初荥阳大会的时候就说好张献忠南下湖广,李自成也不好多说啥。

    张献忠算是看出来了,只要老营那几千人马在,其他的都可舍弃。

    有了粮食,他瞬间就能再拉出不少人马。

    张献忠在陕西时曾将收了孙可望、刘文秀、李定国、艾能奇四人为义子。

    几人也都随自己的义父张献忠改姓了张。

    不过几人年纪尚小,只能呆在张献忠的少年营。

    这个少年营大多是陕北老营的子侄或者遗孤,老营跟随张献忠出生入死,少年营就相当于一个老营的预备营。

    别小看这些少年营,他们可不是在军中混吃混喝。

    而是担任打探情报的重任。

    张献忠攻略城池前,都是这些少年营混入敌城,散布谣言,打探情报,有时甚至还会搞刺杀。

    少年营都称张可望四人为“少将军”。

    今年张可望已经十五岁了,他本人也急着想为义父张献忠出力。

    于是张献忠便将他安排进了先锋营,少年营则交由年纪更小一些的张文秀、张定国统领。

    张可望果然不负众望,率领三千先锋营连破黄土关、虎头关、阴山关,直接杀出了大别山。

    张可望的英勇表现得到了众多义军将领的认可。

    张献忠也高兴的说道:“吾儿甚为勇猛,果然是虎父无犬子!”

    于是便封张可望为征东将军,统领先锋营。

    此时大明正在加征“辽饷”、“练饷”,搞得各地民怨四起,张献忠的义军则继续打出“不分贵贱,均田免粮”的口号。

    两相比较之下,百姓很快就加入了义军。

    崇祯三年十月初八,张献忠率军出大别山,攻克了麻城,使得湖广震动。

    张献忠虽然好杀人,不过当初种光道的建议他还是听进去了!

    做一个纯流寇是没有前途的。

    他麾下的义军不但宣传“不分贵贱,均田免粮”的口号,也开始注意笼络一些清贫的读书人。

    他营中也出现了不少文书,负责义军的物资分配、账目管理。

    不过张献忠本人并不喜欢读书人,而且他的疑心极重,所以他的义军队伍里并没有文人可以成为他的幕僚。

    他也只是利用这些文人替自己做做宣传。

    不过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一个叫张角的人给张献忠献上了《分田策》,简单的说就是给义军以及参加义军的人发田契。

    随着一颗颗士绅人头的落地,他们的粮食银子都落入了张献忠的腰包。

    他们手中的田地自然就成为了张献忠笼络人心的手段。

    不过义军的《分田策》可是有讲究的,家中的成年男子参加义军,才会给其父母分田。

    分田不分粮,大多数人根本就熬不到明年粮食重新种出,最终还是跟着义军走。

    如果你自己参加义军,那么也给你分田。

    张献忠手下有文书专门给你开地契,盖张献忠的大印。

    伱人走了没关系,只要将来义军打回来,你凭着这个地契,这些田还是你的。

    所以这些义军都是怀揣着梦想的,相当于张献忠提前给他们开了一张“空头支票”,只要将来他成功了,这些“空头支票”就可以兑现。

    准确的说这也不是完全空头,毕竟义军的确是把土地交到了你的手上,虽然义军走后有被人夺走的风险,但是只要义军打回来了,这些就是你的。

    这就是相当于提前分红了,只要造反成功,义军人人手上都有股份。

    这样一来义军原本带不走的土地就变成田契带走了。

    对于义军有战功的将士,张献忠也给他们发田契,只要跟着他张献忠混,将来这些都能兑现。

    不得不说这招的确是厉害。

    张献忠在麻城“打土豪,分田地”,很快就将自己的兵力扩充到了十几万人。

    而且现在义军也开始筛选了,老弱病残不要。

    对于这些被义军筛选淘汰的人,只要田地有多,张献忠也给他们分一些。

    这也是对他们心向义军的鼓励!

    这样下次张献忠打回来的时候,这些人都将成为义军的内应。

    这些田契他们肯定会压在箱底,盼着将来张献忠君临天下,好兑现。

    张角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张献忠的谋士。

    没办法张献忠的杀心实在是太重了,要是真让他将湖广同四川给祸害一番,那李献忠将来可就要欲哭无泪了。

    所以李献忠才想出了这个《分田策》,让张角出现在了张献忠的身边。

    张献忠杀人,其本身残暴是一方面,其实这也是他的一种策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