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三姓衍圣公自裁(求追订月票)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三姓衍圣公自裁(求追订月票) (第1/3页)

    山东人称“孔孟之乡”,在兖州乃至于整个山东,影响力最大的并不是那些大明的藩王,而是曲阜孔家。

    明朝的文官彻底掌控了朝堂的话语权,连带着衍圣公孔家的地位也被拔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册封孔子后裔始于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孔子的第8世孙孔腾被为奉祀君,自此孔子嫡系长孙便有世袭的爵位。

    之后的千年时间里,封号屡经变化,直至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改封为衍圣公,曾一度改为奉圣公,后又改回衍圣公,后世从此一直沿袭封号。

    当然最初衍生公并没有很高的地位。

    衍圣公在宋代时相当于八品官,元代提升为三品,明初是一品文官,后又“班列文官之首”。

    其居住的衍圣公府,是大明仅次于皇宫的最大府第。

    曲阜孔氏家族受历代帝王追封赐礼,谱系井然,世受封爵。

    站在李献忠的角度孔家可是一只大肥羊!

    早在天启二年的时候,他就利用孔家私通称帝的白莲教为借口,狠狠的敲了孔家一大笔钱粮。

    如今李献忠在兖州的20万亩良田还是当初从孔家身上割下来的肉。

    作为一个传承千年的世家,孔家对于政治有着十分敏锐的嗅觉。

    他们对于改朝换代习以为常,无论是金国还是蒙古,谁占据了山东,曲阜孔家基本是第一个屁颠屁颠的献上降表。

    所以这个衍圣公家族,落下了一个“世修降表”的名头。

    而当今的衍圣公孔胤植更是历史上周名昭著的“三姓衍生公”,除了大明之外,他还是大顺同大清的衍圣公。

    孔家可不是被动的接受改朝换代,他们的耳目十分灵通,往往是别人还没进入山东,他们的降表就已经先送到了。

    如今女真三卫已经被李献忠直接并入了大明,大清的衍圣公孔胤植自然是没有机会做了。

    不过朱由崧称帝后,他这位衍圣公还是需要同崇祯皇帝划清界限的。

    依照以往孔家的习惯,崇祯被赶出京师的时候,他们就应该主动上表,宣布拥护弘光皇帝,同伪帝崇祯划清界限了。

    可是孔胤植没有这么做。

    原因就是李献忠搞的那个“士绅一体纳粮”取消了天下读书人的特权。

    孔家作为读书人的领袖自然是极力反对的。

    不然这岂不是打自己的脸?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孔家自己就是山东最大的士绅地主,李献忠搞的“弘光新政”极大地损害了孔家的利益。

    如果是别人,孔家凭借自己巨大的影响力,还是有可能搞特权的。

    曲阜孔家在兖州长期为祸地方,曲阜县令更是被孔家人垄断。

    孔家子弟即便是作恶多端,山东的官员往往是睁一眼闭一眼;即便是闹到了皇帝那里,一般也只是轻判。

    不过如今领兵南下的是李献忠这个大魔头。

    当初他还只是一个宁远侯的时候,就敢敲诈孔家上百万的钱粮以及20万亩良田。

    如今他已经贵为了辽东郡王,还能同孔家谈条件?

    就算是借个胆子给孔胤植他也不敢同李献忠讨价还价。

    朱由崧的皇庄李献忠的私田都没有免除赋税,就是告诉天下人别抱幻想,乖乖纳粮!

    所以当得知李献忠亲自率军南下攻打济南的时候,孔胤植就向朱由崧递上了奏疏,表明孔家拥护弘光朝廷,并痛斥崇祯为伪帝。

    虽然对于孔家而言,这封“降表”已经算是上的很晚了,不过依旧比那些藩王士绅领先一步。

    也正因为如此,孔胤植觉得孔家已经站在了朱由崧这边。

    虽然最终免不了被李献忠敲诈一些钱粮,但保住孔家的地位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毕竟朱由崧这个大明天子也需要衍圣公孔家背书。

    孔家的份量可远比几个藩王重的多。

    所以当张之极带兵来到衍圣公府的时候,所有孔家人都十分惊愕。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李献忠居然会直接到曲阜来拿人,抓的还是当今的衍圣公孔胤植!

    不过孔府的家丁平时也是骄纵惯了的。

    他们居然仗着自己人多势众,企图阻止张之极入府。

    而且孔家更是煽动了数千曲阜当地的百姓前来助阵!

    这些可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