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崇祯自缢八公山(求追订月票)

    第一百三十九章 崇祯自缢八公山(求追订月票) (第1/3页)

    寿州北面的八公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这里山势险峻,峰峦叠嶂,景色优美!

    淮南王刘安的墓地就在这里,它还见证了豆腐以及《淮南子》的诞生!

    曾有传言淮南王刘安曾经同八公埋金于此,八公山的西南麓还有战国名将廉颇的墓地。

    不过此刻崇祯可没有心情看这些秀丽的风景。

    虽然曹文诏拼死拖住了左良玉的大军,但是辽东的骑兵凭借自己战马的速度很快便堵住了他们南撤寿州的通道。

    杨嗣昌同曹变蛟等人经过苦战最终收拢了三千多残兵,退到了八公山的主峰白鹗山。

    虽然凭借险峻的地形暂时阻止了敌军,但是他们随身携带的干粮本就不多,大多还遗留在了马匹上。

    即便是每天只吃一顿,五天后他们就会断粮!

    不过好在山上有多处泉眼以及溪流,水源并没有断绝。

    再收集一些野菜树叶还能多坚持一阵。

    杨嗣昌说道:“还请陛下安心,臣已经派出多路使者突围求援了。如今我们已经到了凤阳境内,庐州的援军最多两天就能赶到,从扬州南京发兵十日之内必能赶到。”

    虽说八公山还有一条小路可以通往其他地方,但是辽东军多骑兵,即便是崇祯可以突出去,很快便会被敌人的骑兵追上,他不敢冒这个风险。

    此时也只能困守山上,坐等援军了。

    左良玉原本是从凤阳南下攻打寿州的,没想到居然同崇祯的人马撞了一个正着。

    从俘虏口中得知,崇祯等人就在队伍中。

    这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不过他身边也只有万余人马,同曹文诏的激战也折损了两千多人。

    为了防止崇祯等人窜入寿州,左良玉派李国英率2000人先行占领寿州,他则亲率6000人封锁下山的通道。

    若是擒下崇祯这可是大功一件,哪怕是封爵也不是没有可能。

    于是他一边调集周边的部队前来寿州,一边向李献忠报捷。

    李献忠之前就收到了崇祯从开封突围的消息,所以才急令左良玉同毛文龙南下。

    虽然他不愿意亲自动手干掉崇祯,不过此刻也不能放虎归山。

    这崇祯还真是命大,居然一次次的绝处逢生,让他从太原一路跑到了寿州。

    不过这回撞到了自己手上肯定不能让他再跑了!

    除了左良玉麾下原本的两万人外,他又令张之极率2万骑兵南下寿州。

    张之极颇为不解的说道:“根据左良玉的奏报,他已经击溃了曹文诏的主力,崇祯在身边最多只有三千人马。”

    “左良玉的2万人已经足够应付了,为何还要末将率2万人马前去?”

    李献忠笑着说道:“崇祯命硬,本王怕又让他给跑了!”

    这话张之极自然是不信的,他知道李献忠其实不想让崇祯落在自己手里。

    他真要干掉崇祯,崇祯压根就没有机会跑出京师。

    他猜测李献忠一定是想让左良玉自己干掉崇祯,避免将这种脏水泼到自己身上去。

    但如果要撇清关系,那么王爷又为何要让自己去趟这个浑水?

    看着一脸疑惑的张之极,李献忠也不同他开玩笑了。

    他令人拿出一副《鸡犬升天图》,然后说道:“八公山可是一个好地方,传说是当年淮南王刘安得道升仙之所。”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就是出自这里。”

    “你将这幅画带给左良玉,并将本王刚才说的话告诉他。”

    淮南王刘安当初涉嫌造反,最后一命归西了,这哪里是得道升天啊?

    李献忠的意思很清楚,那就是要崇祯在八公山“得道升天”!

    左良玉一个大老粗,看来还是得自己好好点拨一下他。

    张之极接过了这副《鸡犬升天图》,说道:“王爷放心,末将一定会将您的话带到的!”

    李献忠说道:“崇祯不会坐以待毙的,南直隶一定会派出援军,本王让你带上两万人是去消灭援军的,八公山你就别去参合了!”

    张之极高声说道:“末将领命!”

    而此时的南京城可谓是风云际会。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出于种种原因,仍然保留了南京的都城地位,并保留了一套中央机构。

    南京和京师一样,设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机构,官员的级别也和京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