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献忠封亲王(求追订月票)

    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献忠封亲王(求追订月票) (第1/3页)

    随着李自成率部西去,西北地区已经完全被收复了。

    原先的陕西布政使司地域过大,容易造成独霸西北的局面。李献忠将陕西一拆为二,将陕西给独立出来,并将原宁夏甘肃青海部分成立新的甘肃布政使司。

    并将熊廷弼调任陕甘总督,陈奇瑜出任河南总督,左良玉调任山东总督。

    原山东总督卢象升改任闽浙总督。

    如今大明的版图也只有乌斯藏没有纳入弘光朝廷的掌控之中,当然了云贵地区目前并没有实控。

    除了大明的传统版图之外,李献忠还占领了漠南地区的广阔领土,将阴山河套重新收复;此外还占领了朝鲜的平安、咸镜、黄海三道以及琉球群岛和台湾岛,并将努尔干都司给恢复了!

    仅仅就版图而言,弘光一朝并不逊色于大明其他时期。

    至于用李定国同李自成也是无奈之举。

    虽说一举收复了四川、陕西等地,但这些地区十分偏远,朝廷的统治力并不强。

    加上交通不便,运输补给十分费力,难以支撑大规模的对外征战。

    李献忠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维稳,消化这些地区。

    故而李献忠利用大西同大顺先行对西南同西域进行杀伐,为以后自己彻底征服这些地区打下基础。

    毕竟相较于开疆拓土,弘光朝的大臣们更关心改朝换代的事情。

    虽然投靠李献忠有先后,但无疑这些人都是他的原始股东。

    如今天下已经基本平定了,他们自然是希望李献忠早日君临天下,他们也好更上一层楼。

    很显然好多人已经按捺不住了。

    不过谁都没有想到,居然是衍圣公孔胤桃率先上书弘光天子朱由崧。

    孔胤桃认为辽东郡王李献忠为国征战,仅用一年多的时间便使得天下重新归附,于朝廷有大功。

    不加封亲王恐难以服众!

    说实话,原本李献忠就没准备要加封亲王,走那一套虚头巴脑的流程。

    如今无论是宫廷、内阁还是天下各地的总督都是他的人,拥护明朝的士绅以及藩王势力早让他清理的差不多了。

    即便是有些人死挺大明,也掀不起太大的风浪来。

    按他的想法等回到京师后,直接让朱由崧搞个禅让,自己登基也就完成改朝换代了。

    孔胤桃这纯属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不过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他也就抱着看戏的心态,看看事情会发展到什么地步。

    毕竟自己从西北班师回京还需要两个月的时间,足够他们处理这些事情。

    孔胤桃的上疏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衍圣公的人品虽然不怎么样,可没有人敢忽视曲阜孔家的影响力。

    如今盘踞各地的势力皆已臣服,张献忠身死,李自成逃亡西域。

    外部矛盾基本解决之后,自然就是内部的矛盾了。

    对于李献忠封王之事,其实朝中的大臣并没啥异议!

    毕竟是弘光天子自己先破坏了大明的祖制,将李献忠封为了辽东郡王。

    以如今他的功劳,由郡王变成亲王也是顺理成章的。

    当然了出于立场不同,双方对于给李献忠封王也有自己的盘算。

    站在辽东官员的立场上,封王并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是希望李献忠登基,直接改朝换代的。

    这样一来他们除了现有的官职权利,还多了一份从龙之功。

    毕竟辽东的旧臣目前还没有封爵的。

    只有杀了崇祯的左良玉以及献出汉中并杀了张献忠的高杰被封了伯爵。

    这封爵的要求属实有些高。

    不但要立下军功,还要斩杀皇帝!

    李献忠也在不同场合暗示过,一旦新朝建立,会对他们这些功臣论功行赏。

    虽然封王不能满足他们的政治诉求,但这毕竟也是禅让流程中的一步。

    自打王莽篡汉之后,禅让便成为了权臣改朝换代的一种手段。

    一般都逃不过这几步,先是封公或者封王,然后假节钺,加九锡,最后迫使皇帝禅让。

    留守京师的首辅阎鸣泰同次辅李三顺一商议,既然这些步骤免不了,索性一步到位。

    现在的大明朝廷早就在王爷的掌控之中,根本就没有必要直接废朱由崧篡位登基。

    李献忠如果想要篡位,在辽东就能直接称帝了。

    那接下来肯定是要走禅让的流程了。

    从晋朝开始,“假节钺”成为级别最高的君王授权方式。拥有了“假节钺”的权力,不但可以随意斩杀触犯军令的士卒,还可以代替君主出征,并拥有斩杀节将的权力。

    如今李献忠相当于直接涉政,权利已经超过了“假节钺”,自然没必要再搞这个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