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马踏天山(求追订月票)

    第一百七十一章 马踏天山(求追订月票) (第1/3页)

    西域以天山为界,分为南北二部,南部为塔里木盆地,北部为准噶尔盆地。

    西汉初年,西域共有36国,绝大多数分布在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南北边缘的绿洲上。

    这些国家多以城郭为中心,兼营农牧,有的还能自铸兵器,只有少数国家逐水草而居,粮食仰赖邻国供给。

    所以自古中原王朝进军西域的路线,也是一直是通过天山南麓的哈密盆地以及吐鲁番盆地,向西域腹地前进。

    进入塔里木盆地后,利用塔里木河继续向西推进。

    无论是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还是唐灭高昌,无一例外走的都是这条路线。

    所以李自成让李过率领2万精锐,死死扼住吐鲁番。

    李岩是做梦都没有想到,华夏军居然翻越了昆仑山,直接借道乌斯藏北上。

    说实话,他也不是完全没有想到过这种可能性。

    一是选择从这里杀向天山南路,补给难以保障,进兵的难度非常大,他不相信李献忠会放着从吐鲁番平推的稳妥路线不走,采取如此冒险的战法。

    二是青海同乌斯藏的部族中也有大顺的耳目,毕竟李自成到达西域也已经有三四年的时间,他们也发展出了自己的情报网。

    华夏军并没有向乌斯藏调动的迹象。

    宋献策提醒道:“记得探子曾送来消息,华夏的二皇子李世祖擅自带兵出击,李献忠大怒,当场打了他四十军棍,并勒令其进入乌斯藏学习佛法。”

    “看来是我们上当了,中了李献忠的瞒天过海之计!”

    李世祖受了军棍后不能骑马,几乎是被人抬着进入了乌斯藏。

    父皇让自己去哲蚌寺修习佛法,一方面是为了掩人耳目,好让华夏军借着护送自己的名义进入乌斯藏。

    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华夏朝廷对于阿旺洛桑宗教领袖地位的认可。

    派一位嫡出的皇子到他的门下修行,尽管时间不长,但也足见对其的重视。

    李世祖明白他这次到哲蚌寺修习佛法不光是去养伤的,也要认真的修习佛法,他表现的越虔诚,乌斯藏对于华夏就会越臣服。

    雪域物资匮乏,人口稀少,整个乌斯藏的人口都不足百万。

    很难让人将这里同历史上强大的吐蕃王国联系在一起。

    李世祖发现这里仍然有不少中原王朝统治的痕迹,如今乌斯藏沿用的十三个万户以及27个驿站都是当初元朝设置并沿用至今的。

    不过他还是在这里呆了三个月的时间。

    尽管本次随他出征天山南路的华夏军只有三千人,但是筹集供应这三千人出征的物资对于乌斯藏来说已经是倾尽全力了。

    此时的李世祖其实面临着同当初霍去病一样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深入敌国作战?

    很显然本次随他出征的物资队都是一次性的,指望长期从乌斯藏翻越昆仑山同阿尔金山为其提供物资并不现实。

    不过好在他身边有自己的太傅茅元仪精心绘制的地图,以及叶尔羌汗王阿卜杜拉派出的向导,还有情报司在大顺的内应宋献策传递的信息。

    这些都是当年霍去病不具备的。

    大顺国留在天山南路的人马看似不少,足有好几万人。

    但其实真正的可战之兵却不多。

    李自成的核心人马就是当初他带到西域的3万顺军。

    多年的征伐,现在这支队伍还有24000余人。

    其中一万人驻守在吐鲁番根本就不可能回援天山南路。

    李自成北上征伐准噶尔又带走了8000人。

    他真正留在天山南路的核心人马也就只剩下6000来人,而且其中的2000人还被田见秀折在了青海。

    这样算下来,李世祖率领三千人突袭,危险系数也就不那么高了。

    毕竟如果要从正面突破吐鲁番地区旷日持久,对于华夏的后勤考验很大。

    若是自己这路人马可以一举拿下叶尔羌汗国的都城莎车,那么整个天山南路很快就可以平定了。

    李世祖等人翻过昆仑山,进入塔里木盆地后并没有进攻附近的城池据点。

    而是北上数百里进入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无人地带。

    这一举动着实让叶尔羌的守军摸不到头绪!

    走了七八天后他们终于来到了本次的目的地。

    那些风沙中若隐若现的残垣断壁,告诉李世祖等人,这里曾经就是精绝古城的遗址。

    随着丝绸之路的衰弱,这些历史上曾经的绿洲也已经彻底被废弃了,逐渐被周围的沙漠所吞噬。

    若不是向导的指引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在沙漠中找到这里。

    此时的华夏远征军也已经是精疲力竭了。

    虽然骆驼身上仍然背负着一些物资,但着他们突进的这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