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前来搅局的波斯人(求追订月票)

    第一百七十八章 前来搅局的波斯人(求追订月票) (第1/3页)

    李岩率领的华夏军虽然将李自成的人马围困在喀布尔一带,但是经过连番的大战,华夏军目前也只剩下了16000余人。

    这点兵力并不足以将喀布尔围困的水泄不通,所以李岩还是采取了华夏传统的围城手段“围三阙一”。

    华夏军的主力在喀布尔的东面,南北方向上也布置了部分兵力。

    西面则完全没有派兵,只是布置了一些哨骑而已。

    这样布置倒不是李岩还念在旧情,有意想放李自成一条生路,实在是阿富汗地区的地形过于复杂。

    华夏军又缺乏攻城的重炮,如果进行强攻,即便是最终拿下了喀布尔,华夏军也一定会伤亡惨重。

    华夏在西域的兵力原本就不多,要是一战折损上万人肯定会引得周边的势力蠢蠢欲动。

    好在夺取了印度之后,粮食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

    只要修通了从伊犁到德里的公路,西域的粮食便不再是问题了。

    从德里运粮要比从西安运粮方便多了。

    西安到伊犁的直线距离就有6500里,一路上实际走过的路超过7000里。

    沿着这条道路运送粮食,最终送到的还不到十分之一,路上消耗的粮食远远高于送到的数量。

    纵然是华夏帝国的国力已经超越了历史上最强大的中原王朝,但是最终能够运抵伊犁的粮食依然十分有限。

    这也极大限制了华夏向西域移民的数量。

    如果在伊犁河谷能有超过百万的华夏移民,便能实现在这里的长久统治了。

    对于华夏来说想要控制广阔的中亚地区首先要控制三处地方。

    第一个自然是伊犁河谷,这里不但水草丰美,还拥有巨大的矿产资源。

    北控巴尔喀什湖,东临天山山脉,是从中亚进入西域的门户。

    所以李献忠才将西域地区的首府设置在了伊犁。

    在他看来只有控制住了伊犁河谷才能真正保障天山南北两路的安全。

    第二个便是葱岭了。

    这块只有十万平方公里的高原是进入天山南路以及印度的必经之路。

    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境内主要山峰的海拔均超过了6000米。

    在波斯人眼里这块被称作“帕米尔”的地方才是真正的世界屋脊。

    占据了这里之后便可以俯视整个中亚以及南亚次大陆。

    第三个地方便是阿富汗地区了。

    这个满是山地的贫瘠之地其实很容易被人忽视。

    但是李献忠知道这个被称作“帝国坟场”的地方位置极其重要。

    从地理上来说这处横亘在帕米尔高原以及波斯高原之间的延绵山地将北部中亚、西边波斯以及东边印度次大陆给分开了。

    谁占领了这里便掌握了进攻的主动权。

    很显然看中喀布尔的不止是华夏帝国。

    西边的波斯人也同样对这里很感兴趣。

    如今统治波斯地区的萨非王朝是波斯第四帝国。

    这个由波斯人建立的王朝,是继阿契美尼德,帕提亚,萨珊以来第四个完全统一波斯东西部的王朝。

    1502年,伊斯玛仪在波斯建立萨非王朝,伊斯玛仪自立为波斯王,建都大不里士,为了巩固新的政权,萨非王朝宣布什叶派伊斯兰教为波斯的国教。

    不过随着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崛起,萨非王朝遭到了空前的挑战。

    萨非王朝在同土耳其人的战中中不但失去了两河流域以及外高加索地区。

    1585年土耳其人攻陷了萨非王朝的首都大不里士,并且占领了这里将近20年的时间。

    直到1587年阿巴斯一世继位后,这种情况才得到了改善。

    他认识到他的军队已不适应新时代战争的需要,这时奥斯曼帝国已经占领了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而乌兹别克人则占领了东部的马什哈德和锡斯坦。

    首先他于1590年与奥斯曼帝国达成和平协议,将西北地区让给奥斯曼帝国。

    在英国人罗伯特·舍里和大臣阿拉威尔迪汗的帮助下,波斯军队从一支带着部落气息的军队,发展为有着火枪、铜炮等装备的新型军队。

    组建领取薪俸的职业化新军,旨在制衡基泽勒巴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