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忽悠奥斯曼(求追订月票)

    第一百八十一章 忽悠奥斯曼(求追订月票) (第3/3页)

    有了这笔钱,他出征巴格达的军费可就有着落了。

    华夏人愿意出钱替自己修路,又何乐而不为呢?

    即便是日后这块地方繁荣起来了,大不了自己收回来便是,在自己的地盘内这些华夏人还能翻天不成?

    最终穆拉德四世还是没有抵挡住金钱的诱惑,将苏伊士港以及塞得港,连同两个港口间的大片土地租借给了东琉球公司。

    只是穆拉德四世做梦也不会想到,郑森压根就没想过修路,他只是借着修路的名义挖掘出一条运河。

    只要运河挖通了,华夏的水师便能通过运河迅速在红海同地中海之间自由航行。

    这件事情越晚让奥斯曼人发现越好。

    到时候东琉球公司守着这条运河向过往的船只收取“买路钱”还不赚得盆满钵满。

    当然了他要尽快向自己的父亲郑芝龙,以及陛下李献忠报告这个好消息。

    毕竟修建运河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沿河修筑大量的工事,确保华夏对这条运河的控制权。

    不仅需要巨额的资金还需要大量的军队同劳工,这可不是他能够解决的。

    穆拉德四世在得到了郑森交付的租金后,随即下达了动员令,命令奥斯曼帝国的军团向着外高加索以及两河流域边境集结。

    随时准备对波斯萨菲王朝开战。

    于此同时他派出的使者也赶往喀布尔同华夏帝国签订共同夹击波斯的盟约,以及商定双方的势力范围。

    回来的时候他们选择走海路先从伊斯坦布尔抵达埃及的亚历山大港,然后再从陆路赶往苏伊士港。

    华夏帝国的舰队正在那里集结待命。

    当奥斯曼使团登上巨大的风帆战列舰的时候,也被这种新式的战船给震惊了。

    奥斯曼人的海军经常在地中海同威尼斯、热那亚以及法国同西班牙的海军交手。

    他很清楚这种全新的战列舰火力远远强于传统的欧洲盖伦帆船。

    难怪华夏人可以将英国东印度公司驱逐出印度。

    幸亏目前双方处于同盟关系,不过华夏帝国的势力实在是太庞大了,奥斯曼帝国也必须有足够的警惕。

    船队一路从苏伊士启航直接抵达了印度西海岸的港口城市卡拉奇。

    郑森这一来一回,路上足足花费了将近3个月的时间。

    尽管3个月过去了,不过派去北京的使者还没有回来。

    李世祖估摸着自己的父皇应该已经收到使者的消息了。

    虽然使者还没有传回父皇的消息,不过他等的重炮却已经从海路运到了喀布尔前线。

    奥斯曼帝国的使者其实对不能马上签订盟约已经有所准备,毕竟华夏的皇帝不在喀布尔前线。

    所以他最主要的使命是同华夏的二皇子确定波斯帝国疆土该如何划分。

    只要双方就瓜分疆土达成了一致,那么合约的盖章慢一点也无所谓。

    穆拉德四世已经迫不及待的要收复巴格达了,他知道华夏在喀布尔周边的兵力应该不会很多。

    所以他提出的方案是奥斯曼帝国吞并萨菲王朝所控制的整个外高加索,两河流域以及波斯本土大部。

    将萨菲王朝控制的阿富汗地区以及波斯本土东北部的呼罗珊地区同东南部的阿巴斯港交给华夏。

    不过作为补偿华夏可以吞并萨菲王朝的附属国布哈拉汗国,将中亚的阿姆河同锡尔河流域掌控在手中。

    对于这个提议,李世祖并没有正面回答。

    他告诉奥斯曼使者,喀布尔城中拥有35000波斯主力军以及1200名西洋雇佣军。

    至于盟约等华夏军攻占了喀布尔,他们去城里谈。

    喀布尔城是一座坚固的城市,城内不仅守军众多,还拥有许多大炮。

    李献忠问使者,如果是奥斯曼的主力攻克这座城池需要多久?

    使者犹豫了一下说道:“如果是奥斯曼星月军团的主力,在不计伤亡的情况下最多十天便能攻克此城!”

    很显然使者是在吹牛,这种坚固的城池如果城内的守军不主动投降,恐怕即便是优势兵力没有一个月也很难攻下来。

    李世祖笑着说道:“半天时间,如果午时三刻前,华夏的军队还没有进入喀布尔,那么就按照你们的方案来瓜分波斯!”

    使者兴奋的说道:“那我们一言为定!”

    感谢各位书友月票、推荐票、追订支持!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