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凡尔登条约(求追订月票)

    第一百九十八章 凡尔登条约(求追订月票) (第2/3页)

被镇压下去的武装暴动,在看到华夏控制地区工人的待遇后,有了追求的目标。

    在情报司资金的支持下,他们又重新恢复了集会。

    另外此前的失败,也让他们得出了结论,无论是保守的封建贵族势力,还是新兴的资本,他们都不会轻易对自己做出让步的。

    想要获得成功必须要进行武装斗争。

    布朗基原本只是巴黎钟表店的一个钟表匠,他联合了巴黎的一些工商业者以及工人组建了一个叫做“巴黎社团”的小团体。

    情报司看中了这个“巴黎社团”,于是开始向布朗基投入资金,让他用于“巴黎社团”的推广宣传。

    更是为“巴黎社团”提供武器,使得布朗基发展出了一个自发武装“巴黎卫队”。

    在金钱的作用下,不少法国社会同情或者支持工人的名流同思想家也开始为布朗基站台。

    加之其本人拥有较高的演讲天赋,很快就使得“巴黎社团”壮大了起来。

    不仅是巴黎,里昂、马赛、土伦等地也纷纷建立起了“巴黎社团”的分社。

    这使得波旁王朝产生了恐惧。

    路易十三下令逮捕布朗基,并取缔“巴黎社团”。

    于是“巴黎卫队”同路易十三手下的军警爆发了激烈冲突。

    尽管“巴黎卫队”拼命的抵抗,但是最终还是寡不敌众。

    布朗基本人于巴黎的一个小酒馆,被路易十三的禁卫军抓捕,关进了臭名昭著的“巴士底狱”。

    这里是法皇路易十三用来关押重要犯人的一个要塞,可以看做是法国的东厂诏狱。

    于是法国国内爆发了更大规模的罢工游行,数十万法国人走上巴黎的街头,要求路易十三释放布朗基。

    此时的李世祖意识到单靠“巴黎社团”自己的力量在短时间内根本就无力推翻波旁王朝的统治。

    于是借口有法国士兵越境到荷兰抓捕工人,向法国宣战。

    而此时法皇路易十三也已经被国内的武装暴动搞的焦头烂额,他也想借助对外战争来转移国内的矛盾,于是法国政府也积极应战。

    并号召法国人民停止暴动,一起同心协力抵抗华夏的入侵。

    为了鼓舞士气,法皇路易十三更是亲临前线指挥法军作战。

    荷法边境一带有一片著名的高地,叫做“阿登高地”,这里多森林、泥炭地、荒地和沼泽,因此也被称作“阿登森林”。

    这一地区易守难攻,是法国东北部的屏障。

    也正是因为“阿登森林”的存在,才使得路易十三有底气向华夏人宣战。

    这里骑兵将难以发挥出激动性。

    而且复杂的地形也将使得华夏人的重型火炮举步维艰。

    尤其是一个叫做阿登罗什城的古堡,这座石头古堡占据着小城的制高点,三面环水,易守难攻。

    法军将这里作为阿登地区的防守核心。

    正如法国人预料的那样,在阿登地区无论是华夏的步兵还是骑兵皆进展缓慢。

    没有了重型火炮的支援,华夏军队果然进攻受挫。

    而他们极为倚重的哥萨克骑兵也无法穿越阿登森林,去截断法军的补给线。

    阿登罗什城更是固若金汤,华夏军队猛攻一月有余,都没有能够攻克此城。

    法国人在阿等地区取得的局部胜利,也重新鼓舞了欧洲各国,英国同西班牙都准备向法国派出援军,支援法国人民抗击华夏。

    不过法国人万万没有想到,抵达法国北部沿海的不是英国人,而是华夏的登陆部队。

    吴三桂带领五万人从法国北部的加来地区登陆。

    此时法军的主力全部都在阿登地区,加来的守备十分空虚。

    得知华夏人在被自己背后登陆的路易十三赶紧派出3万精锐部队奔赴巴黎。

    按照正常人的逻辑,一旦在加来站稳了脚跟,自然是直扑法国的首都巴黎。

    不过法国人没有料到,大张旗鼓向巴黎突进的华夏军队其实只有3千人而已。

    吴三桂率领的华夏主力,此时正直扑法国北部的著名要塞城市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