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想搞军工,就不能只搞军工

    第124章 想搞军工,就不能只搞军工 (第2/3页)

置一多半产能,完全体现不出数字化总装的优势来。”

    车间里面空荡荡的,说话的时候都能听到些许回音,仿佛是在印证何明关于订单不足的诉苦。

    “其实订单不足,影响的不仅仅是厂子的效益,还有生产质量。”

    说到这里,何明的眼神也黯了黯:

    “尤其马上就要更换新的生产方式,如果没有足够的生产数量去熟悉的话,我担心不仅起不到好的效果,还会引发一些抵触情绪啊。”

    现实世界中,改进制造技术并不是像游戏里一样,点亮科技后就直接给你上个buff。

    尤其对于航空航天这类高度复杂的产业来说,从手工业升级到工业的过程是十分曲折的。

    在刚刚转型的过渡阶段,很有可能不但发挥不出工业化的规模化优势,还丢掉了手工业时代精雕细琢的能力,导致产能上不去,产品质量反而下来了。

    这种时候就需要顶住压力,在优化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快速积累经验,用尽可能短的时间渡过阵痛期。

    而一年造10架飞机和一个月造10架飞机在积累经验方面显然存在天壤之别。

    要不怎么说生产关系要对应生产力的发展呢。

    “唉……”

    常浩南也是略显无奈地叹了口气:

    “慢慢来吧,这方面的事情,不是靠你我短时间内能解决的,而且跟其它的老国企比起来,112厂的情况已经不算差了。”

    飞机制造毕竟是个特殊的行当,哪怕在最艰苦的时候也没有真的断过订单。

    而且华夏的飞机制造能力虽然跟发达国家有差距,但是跟其它行业比起来还是降维打击的,军转民生产出来的产品,比如航空牌洗衣机还有沈飞牌客车的销路也还不错。

    两头发力的之下,勉强维持了全厂的基本运转,至少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下岗现象。

    但也就是如此了。

    要说过的多滋润,那是不存在的。

    “话是这么说,但……”

    何明微微抬起头,看了看车间有些斑驳的房顶,以及旁边墙上挂着的“青年突击队”红旗:

    “当年,很多工人被分配去松陵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