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我怎么突然多了篇论文出来?(二合一)

    第126章 我怎么突然多了篇论文出来?(二合一) (第2/3页)

不算很差,但都是为了考级死记硬背出来的,文献什么的倒是能看懂,只是颇要费些脑筋才行。

    因此常浩南几乎是本能地把英文的那份放在一边,先展开了另外一封。

    【时至望安,见字如晤。】

    【受到上一次你提供的说明文件启发,我在这段时间里尝试将差分进化算法应用于梯级水火电力调度优化之中,通过代价惩罚因子和权衡因子将该双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并且依靠权衡因子在两个目标之间进行偏好取舍,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

    【由于电力部门对项目进度的催促很急,因此未能提前就此事与你讨论,但我已经在项目完成人员名单中写上了你的名字和具体贡献……】

    信件本身十分简短,常浩南只花了大概一分钟就阅读完毕,后面附上的是一份科研项目的结题报告。

    《利用差分进化算法优化水火电力系统和动态环境经济调度》

    结题报告跟论文之间的差别还是很大的,非要说的话,它有些类似于一篇论文的摘要加总结部分,总之并不会非常详细地说明研究的内容。

    但已经对于差分进化算法理解很深的常浩南还是很快看出了这个项目的大概技术路线。

    尽管灵感来源是他之前写的那份说明文件,但徐洋进一步引入了高斯扰动操作算子和局部搜索操作算子,实际上已经算是半个新算法,更不用说她还独立完成了梯级水火电力系统调度优化数学模型等一系列其它工作。

    虽然不至于是从1+1=2推演出黎曼猜想,但至少也是学了微积分之后自行领悟了微分方程的水平。

    “确实厉害……”

    大概十分钟之后,常浩南放下手中的信纸,靠在椅背上由衷地赞叹道。

    简单来说,随着华夏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全国各地的缺电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严峻。

    单靠火电厂要想补上这些缺口成本很高也不环保,因此国家已经规划了包括三峡在内的一系列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

    但是水力发电受水库的容量、水位以及枯水期的限制,无法做到火电那样的全年稳定供电,因此需要相应的火电进行调峰。

    而徐洋的研究正是为了优化在给定的时间内,各时间段的水电站和火力发电站的负荷分配,以使得资源耗费量达到最小。

    在此基础上,还要通过合理调节无功设备以满足线路的热稳定、传输功率的暂态稳定和节点电压的安全性约束,并使电力系统的有功网损下降、电压质量提高和稳定性增强。

    也就是既要保证高效率,又要保证高安全性。

    而上面两个指标通常而言其实是相互矛盾的,所以这个问题实际上困扰了电力部门很长时间。

    徐洋完成的这个项目,毫无疑问会对未来全国的输电系统产生巨大帮助。

    简直可以说是完美实现了常浩南重生之初的想法。

    由自己提出一个基础的方法论或者研究方向,其它科研人员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的、应用层面的研究。

    至于那个项目完成人员名单里面的名字,他反而并不是特别在意。

    “要是大家都能有她这么厉害就好咯……”

    常浩南有些放飞自我地想着,同时把注意力放在了另外那封英文打印出来的信上面。

    这一次,里面的内容则是非常正规的论文格式。

    A New Method for the Nonlinear Transformation of Means and Covariances in Filters and Estimators

    一种滤波器和估计器中均值和协方差非线性变换的新方法。

    随后他注意到,在题目下面的作者一栏中,常浩南和徐洋的名字右上角有一个相同的标注。

    #这些作者对本文的工作做出了相同贡献。

    “啊这……”

    看到这行小字的常浩南挠了挠头。

    这个意思是……我突然多了篇论文出来?

    在英汉词典的帮助下,常浩南用大概三个小时读完了整篇文章。

    毕竟里面有很多都是他自己的内容,所以阅读效率比上次快上不少。

    这篇论文延续了之前两个人的讨论,内容自然是关于一种新的卡尔曼滤波算法及其结果的后处理。

    并且在理论推导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实验验证的部分。

    在论文后面还附着另外一张纸,除了照例征求常浩南关于内容的看法之外,徐洋重点询问了他对这篇论文投稿方向的意见。

    “投稿啊……”

    常浩南放下手中的铅笔,端起杯子喝了一口茶。

    作为伯克利毕业的博士,徐洋在论文写作方面的功底比常浩南要好上太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