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首见歼10(上)

    第192章 首见歼10(上) (第1/3页)

    简单来说,过去的无人机并没有认真考虑过少了飞行员之后可以带来什么优势,基本只是按照小一号的有人机进行设计,执行一些大概率有去无回,但又并不复杂的高危任务而已。

    但在进入80年代后半叶之后,无人机的定位开始发生变化。

    工程师和军队逐渐发现,在无需考虑飞行员,以及相应的生命维持和输入输出等一系列相关系统之后,他们可以根据飞机的任务需求自由决定其体积大小。

    尤其是对于侦察、巡逻等用途的飞机来说,其任务载荷本身就不大,在丢掉飞行员这个累赘之后只需要体积很小的飞机就能够满足要求。

    相应地,飞机所需要的动力水平和燃油消耗量也大大降低,这又带来了更低的使用成本、更长的续航时间和更强的场地适应性。

    有些甚至无需专门铺设的跑道就能够起飞。

    以专门用于侦察的“先锋”无人侦察机为例,其机长和翼展都只有5米左右,起飞重量不足200kg,却可以以100公里左右的速度飞行最多9个小时,这对于一架常规的有人侦察机而言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更美妙的是,这种飞机使用的只是一台不到30马力的汽油发动机,整架飞机几乎不涉及任何专门的航空子系统,因此无需专业地勤人员维护,基本上能维护车辆的地方就能维护这种无人机,所以师旅一级的陆军部队就可以使用。

    这意味着过去需要及其复杂的跨军兵种协调流程,且大概率根本申请不到的航空侦察资源,如今被直接集成在了编制内部,几乎随叫随有。

    哪个指挥官不想要啊。

    “在这方面,咱们国内确实基本还是空白。”

    被常浩南打开思路之后,孙惠中顿时感觉眼前一片柳暗花明:

    “我回去之后就跟所里面汇报,正好现在今年各高校还没毕业,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先组织一个无人机飞行控制研究室出来。”

    后者笑得合不拢嘴,直接给自己又倒了一杯啤酒一饮而尽:

    “现在新毕业的年轻人都厉害得很呐,比我们那时候是强出太多了!”

    说话的时候他还不经意地瞟了餐桌对面一眼。

    “呃……”

    常浩南略有些尴尬地摸了摸鼻子。

    显然,这段时间某位在读本科生有些不做人的表现让对方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