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空军的财神爷

    第267章 空军的财神爷 (第3/3页)

很高的了,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地方能够保证在两年之内给你们提供10架崭新的战略运输机,而且价格么……后面都可以谈。”

    这倒不是假话。

    实际上现在世界上能够提供战略运输机的供货商满打满算也就三家而已。

    其中麦道,或者说波音的C17必不可能卖给华夏。

    而安东诺夫那边又没有了生产安124的能力,况且由于起降条件的限制,安124和伊尔76之间也并不构成竞争关系。

    契卡洛夫厂唯一的竞争对手,实际上是自己过去造出来的那800架伊尔76。

    如果开价过高,华夏人完全有可能转过头去买旧货。

    要知道这个时候才是1997年初,独联体各国手中的二手飞机机况尚且不错。

    远的不说,就乌兹别克空军自己,手里就有十几架根本用不上的伊尔76等着脱手。

    而大修伊尔76的业务,像是白俄571航空修理厂之类的地方都可以完成,竞争就很激烈了。

    “何必留到后面,我想我们今天就可以开始谈。”

    ……

    在有利可图的米尔济约耶夫极力撮合之下,华夏和契卡洛夫厂关于目前这10架飞机的相关谈判非常顺利,甚至都没需要坐上谈判桌,直接在一架伊尔76的机舱里面就达成了口头约定。

    由于厂里急着用钱,加上这些飞机对于乌兹别克来说本来也属于白嫖,完全不涉及研发费用,崽卖爷田心不疼的情况下,10架飞机打包才要价1.08亿美元。

    当然,对于这个时代的华夏来说,这已经可以算是一笔惊天大单了。

    但如果让人在阎良的常浩南看到这个价格肯定要直呼离谱。

    17年后的2014年,华夏从二毛手里购买的3架二手伊尔78,单价4500万美元。

    哪怕计算这些年的通货膨胀率,单价960万的新机也确实称得上是清仓甩卖了。

    当然,双方第二天还是办个了简短的仪式,把正式合同给定了下来。

    毕竟都担心对方会反悔。

    不过,随后和伊留申集团,以及契卡洛夫厂三方关于新型伊尔76MF运输机采购的谈判,却是从一开始就进展缓慢。

    二手飞机说穿了是过去联盟的资产,低价卖了也就卖了,但是新机,尤其还是刚刚完成首飞不久,还没有完全定型的新机,可就是另一回事了。

    洛兹科这边把飞机单价咬死了定在每架3300万美元,而且必须在未来10年内至少采购36架。

    关于这个数量,怀国莫倒是没什么意见,但3300万美元的单价对于华夏来说还是太高了。

    十一号工程总共省下来差不多20亿美元,总不能转手就把一多半都交到伊留申手里不是?

    这可是纯正意义上的对外采购,不涉及技术转让的。

    连续几天的交锋下来,双方都不愿意让步。

    于是谈判就这么陷入了僵局。

    “要不,我们联系一下那位财神爷同志,问问他有没有什么看法?”

    在第不知道多少轮谈判结束之后,梁卓平谈笑间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