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集中力量,航发大会战

    第376章 集中力量,航发大会战 (第3/3页)

后,当时正好完成了歼8C总体设计改进工作的常浩南临时加入606所的攻关小组。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整个项目迅速以脱胎换骨的方式重获新生。

    这前后之间的唯一变量,就是常浩南。

    毫无疑问,这样一号人物说要集中力量来搞涡扇10,肯定还是要慎重对待。

    再说,作为华夏航空工业的掌门人,梁卓平自己也希望能快一些搞出跟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航空动力。

    过去只是不敢想罢了。

    毕竟真要是搞出问题来,第一个背锅的就是他。

    现在么……

    万一成功了呢?

    许久之后,把报告看到最后的丁高恒才总算抬起了头。

    “小常啊,在做决定之前,我只有一个问题要问。”

    “我估计了一下,这个发动机大会战,恐怕要占到未来几年内对航空动力领域拨款的八成左右,就算考虑到明后两年经费增加,也不会少于六成。”

    “你有没有考虑过这件事情的风险?”

    作为总管军工科研生产的科工委主任,丁高恒必须从全局出发看问题。。

    华夏现在的实际情况就是家底很薄,实在经受不起什么风险,所以容错率是他必须考虑的。

    “考虑过。”

    “所以我刚刚才说,这这不是在牺牲自己支援兄弟单位,而是互惠互利。”

    常浩南郑重地点了点头。

    他没有回答诸如有我在肯定不会有风险之类的话。

    虽然他自己确实觉得不会出什么问题,但那不是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应该有的态度。

    哪怕百分之百确定,也必须严谨负责。

    “我会把涡扇10项目分成几个明确的任务模块,每个模块包含一系列相对完善的技术体系,每完成一个小的阶段,参与项目的其它兄弟厂所就可以从中获得系统性的,而非零碎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反哺他们对现有发动机型号的改进工作。”

    “虽然整个项目的总投资肯定十分庞大,但实际操作中其实是分阶段投入,看到成果之后再投入下一阶段,而不是一锤子买卖,这样一来,无论是参与项目的科研人员,还是我们的上级单位,心里面多少都能有个底。”

    这也是常浩南在重生之后搞项目时的一贯思路。

    实际上,如果把上级单位视为投资人,研发项目视为初创企业的话,就很容易理解了。

    新公司可以赔钱,但你得让投资人看见希望——上级单位可以给你持续投入,但你得能持续性反馈出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

    对于大多数都不是专业技术出身的决策人员来说,“航空推进技术验证计划初见成效,在加工制造和试验设备建设方面也都取得了明显进步……”这种话过于空泛了。

    但你直接掏出一台新发动机,就算只是对老型号的改进升级,说服力就完全不一样。

    而这一点,丁高恒自然明白。

    只是对于过去的华夏航发产业来说,哪怕阶段性成果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取得的……

    不过现在从常浩南口中说出这样的思路,至少说明他慎重地思考过所有可能性,而不是一时热血上涌做出的决定。

    “卓平啊,这个会,我看就定在临榆召开,如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