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大迎角高机动(HARV)技术验证机

    第379章 大迎角高机动(HARV)技术验证机 (第1/3页)

    除了之前在丁高恒办公室那里看到的机翼和垂尾外缘形状的变化,以及机背的一组额外油箱之外,摆在常浩南面前的这个设计方案,还对边条翼形状进行了修改,直接从机翼前缘根部延伸到了座舱盖侧面。

    由于长度实在过于夸张,甚至会导致飞行员上下机的时候有点卡裆,所以贵航的方案里面,还在边条下面塞了个小号的折叠式登机梯……

    “想的还挺周全……”

    自带登机梯这事对于陆基飞机来说其实有没有都无所谓,但如果未来要上舰的话,那还是挺有必要的。

    毕竟航母甲板上面寸土寸金而且地勤人员的数量有限,飞机周围的零零碎碎能少一样是一样,

    当然,1997年的华夏飞机设计师肯定不会照着舰载机的标准来进行设计,如此大概只是单纯为了利用起来边条翼下面的那块无效空间。

    这样的改进方式,常浩南甚至都不用去算,就知道肯定是为了专门强化飞机在特定迎角范围内的操纵性能。

    在经过这样一番修改之后,整架飞机猛地一眼看过去,感觉反倒有点像是一架单垂尾且单发的F18。

    “上次从蓉城回去之后,我们按照您的思路,对歼教7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大改,目前第一版的气动设计这块已经基本上做完了。”

    见常浩南已经打开了工程文件,孙惠中连忙来到旁边,一边介绍着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成果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沓照片:

    “目前的问题,一个是确实不知道DSI进气道该怎么设计,所以先用了一个普通的D型隔板进气道代替,另一个就是受限于条件因素,没有办法做结构计算,所以暂时只搞了个木质模型,把内部设备给填充进去看看。”

    常浩南接过照片简单看了几眼。

    还真有点新鲜感。

    上一世在他进入航空工业工作并历经一路摸爬滚打终于接触到飞机设计的时候,连京城奥运都已经快开了,自然没有接触过这种传统手艺。

    “不是我说,孙工你们这个这个模型造的相当不错啊,感觉都能当工艺品了。”

    “唉……说来惭愧,这些年,我们贵航发展最好的业务,就是木质家具,甚至还出口到几个中东国家。”

    提起这件事,作为飞机设计师的孙惠中总归是有些不好意思——

    飞机制造公司,连飞机都没出口过,却出口家具。

    不过这在从二十多年后回来的常浩南看来倒是没什么。

    副业嘛,有条件当然可以搞一点。

    常浩南并没有在关于内部结构的问题上纠结太长时间。

    就一架简单的轻型教练机而言,并不要求具备特别夸张的结构强度,优化重点也主要是尽可能减重,完全可以交给贵航方面拿来练手。

    “我看你们在边条翼的设计上做了一些改动,是为了改善中小迎角下升力曲线线性程度降低的问题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