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人在大堤在!

    第383章 人在大堤在! (第2/3页)

.67米时,就应该立即着手准备分洪工作。

    但分洪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真到了要做出决定的时候,却又是难比登天。

    之前几天,已经有专家组进行过测算,分洪会导致921.34平方公里土地被淹,保守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将近200亿元。

    但如果不分洪,那么上游的洪峰将会与中下游同样已经形成的洪水遭遇,把所有压力都转移到下面,尤其是鄱阳湖水系附近的浔阳。

    而且,一旦江陵长江大堤决堤,那么包括江城三镇和大半个赣省在内整个下游地区就将成为一片泽国,损失就更是难以估量。

    抉择,摆在了防总副总指挥钮懋升的面前。

    “分洪……”

    他犹豫了一瞬间:

    “最终是否分洪,我需要上报请求最终的指示。但事不宜迟,现在马上动员起所有能够动员的力量,先通知到分洪区的群众,务必在明天中午12时之前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决不能漏掉任何一个人!”

    做最好的准备,和最坏的打算。

    “是!”

    话务组长迅速转身回到设备前面,开始部署具体的转移工作。

    很快,凄厉的防空警报声响起,电视、广播、大喇叭,以及挨家挨户敲门的工作人员都开始通知同样的内容——

    《分洪准备及转移安置指挥部转移令》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只要有人在,家毁了可以重建……”

    重重口号穿过大街小巷,回荡在江陵上空。

    钮懋升双拳紧握,神情紧绷。

    农田水利专业出身的他自从毕业就一直在水利系统第一线工作,曾经多次参加和指挥过京津冀和黄河沿岸地区的防汛抢险工作,也称得上是身经百战。

    但眼下情况的严峻程度远远超出了以往任何一次。

    恐怕只有他并未直接经历过的1954年特大洪灾能够与之相提并论。

    而一想到自己看过的档案中有关那次洪灾的描述,钮懋升就只觉得遍体生寒——

    仅直接由于洪水而丧生的人数就超过3万人,如果再计算各类次生灾害,那么最终的数字可能还要提高一个数量级。

    尽管理智告诉他,如今长江全流域的水利设施绝非40年前可比,灾害预防和次生灾害控制能力也远超当年,但感性上,不担心是不可能的。

    “走,去大堤上看看。”

    心神不宁的钮懋升最终还是回过头,对跟在身后的几名随行人员说道。

    “但是副总指挥,这里……”

    “这里还有其它工作人员负责,再说了,现在通讯不是还保持畅通么,如果真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就直接联系我好了。”

    他说着指了指旁边一个人身后背着的便携式无线电设备。

    ……

    几小时后,钮懋升先是乘客车,然后换乘卡车,最后又改为徒步,总算来到了江陵大堤上。

    几个人小跑着上前来,啪地立正,向钮懋升敬了个礼。

    由于救生衣的遮挡,他看不清这几个人的军衔。

    好在为首一人很快开口道:

    “广州军区41集团军步兵121师361团团长,黄林群向副总指挥同志报到!”

    这个番号让钮懋升有些熟悉。

    随后,借助着现场一扫而过的探照灯灯光,他看到不远处地方插着一面猎猎飘扬的红旗。

    上面写着一排金色的大字。

    “塔山守备英雄团”

    塔山无塔也无山,四纵是塔亦是山。

    而这支部队,正是过去的东野四纵28团。

    看到堤岸两侧正在随时待命的解放军战士,钮懋升总算稍稍安心下来。

    “简单说说堤防的总体情况吧。”

    “是!”

    黄林群点点头,然后带着钮懋升一行人走上大堤:

    “设计的分洪区包括大约半个公安县的面积,主要由北闸(进洪闸)、南闸(节制闸)和208公里围堤组成,我们现在就是在围堤上面……”

    “北闸位于公安北部虎渡河与长江交汇的太平口附近,由一座长约1公里的54孔钢制弧形闸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