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怎么又是你?(日万,求月票)

    第404章 怎么又是你?(日万,求月票) (第2/3页)

确实更接近缩小了几号的客机机舱。

    在离开机场的路上,常浩南透过中巴车的侧窗,看到很多没能进到内场观看首飞的132厂的职工和职工家属停留在路边,有的相互拥抱,有的对着车队欢呼,还有的也在擦眼角。

    从1986年立项到如今成功首飞,11年的时间。

    这些人虽然并不像宋闻聪或者薛炽夀一样能在历史书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但也一样为十号工程倾注了全部心血。

    每个人都把这架飞机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文聪同志,首飞成功之后,你们对十号工程的后续发展有什么后续规划没有?我想听一听。”

    同车的大领导放下拨开遮阳帘的手,回过头向坐在稍靠后一排的宋闻聪问道。

    提问的语调轻松,听上去更像是平常的闲聊攀谈,而不是正式的领导问话。

    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宋闻聪略加思索之后,态度诚恳地说道:

    “首长,这个问题,还是由杨韦同志来回答吧,他是歼10后续研发工作的主要负责人。”

    显然,这是在给年轻人创造机会。

    1930年出生的宋闻聪今年已经将近70岁了。

    按照原本的计划,他在完成歼7C的设计之后就已经准备退休,完全是因为放不下十号工程才放弃了悠闲的退休生活,在一线奋战到了今天。

    但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他也确实感受到自己在精力和注意力方面相比年轻时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衰退。

    现在歼10已经成功首飞,他最多再把基础型号保驾护航到定型服役,至于后续更长远的发展规划,毫无疑问要交棒给下一代来完成。

    实际上,已经处在设计阶段的歼10双座型号,总设计师就已经是杨韦了。

    世界,终将是年轻人的。

    更靠后一排的杨韦听到自己的名字突然愣了一下,然后注意到宋闻聪投来的鼓励目光。

    于是他定了定神,开口回答道:

    “我们目前还有两架原型机正在生产,分别是用作静力试验的02号机和安装完整航电和火控设备测试的03号机,大概40%左右的试飞项目要由01和03两架一阶段原型机来完成,按照规划,后面的04和06号验证机则会在总体设计方面进行一次升级……”

    “双座教练型号也在同步发展,目前计划的命名应该叫歼10S,总体设计已经基本进入尾声,不过原型机生产工作还是计划在单座型号基本稳定下来之后再进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