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全国首个压气机研究中心

    第417章 全国首个压气机研究中心 (第2/3页)

学校方面提供什么支持?哪怕砸锅卖铁,全校教职工掏腰包垫钱,也一定满足你的要求!”

    一所大学想要发展,除了高水平的研究人员和充足的经费之外,还有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项目,就是一些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实验设备。

    尤其是对于工程领域来说,这些设备往往投资大、周期长且适用领域相对狭窄,一个国家,或者至少一个区域内一旦建成一套之后,很难再下决心去搞重复建设,于是一定范围内所有搞相关研究的课题组必定会从物理意义上被集中在这仅有的一台独苗周围。

    而拥有这种设备的机构自然能够从中获得巨大的好处,至少研究成果多少得共享一部分,而且署名里面怎么也得加个名字。

    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这一学科或者方向的带头地位。

    当然,一向还算稳重的唐林天会如此失态,也还有其它层面的原因。

    在此之前,京航大学在校级风洞实验室的建设上就吃过这方面的亏,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尽管京航大学的前身京城航空学院在1952年建校之后,很快就通过迁入和自行建造的方式拥有了D1-D4四座当时相当先进的缩比风洞,其中D4风洞还全程参与了我国第一架轻型客机“京城一号”的研制工作。

    然而在随后的几十年中,京航大学并未再建造更新的风洞设施,最终在这方面被西北工大后来居上。

    一步慢步步慢,尽管京航后来也试图在这方面重新追上竞争对手的步伐,但一直到进入90年代,这种情况都并没有多少好转。

    主要是这个年月,华夏根本没有太多能用上风洞的研究项目,国家级的大项目又有位于涪城的29基地可以用于测试,所以京航打上去的新风洞建设申请始终无法通过,只能在已经用了四十年的D4风洞基础上缝缝补补。

    而常浩南从盛京带过来的这个试验台计划,完全可以作为京航大学的全新赛道。

    “呃……倒也不必砸锅卖铁这么夸张,这个试验台是涡扇10项目的一部分,不需要学校出经费,只要给我一块地方就行,最好面积能大一些。”

    常浩南看着有些过于热情的唐林天,不由得后退了半步。

    “诶,那怎么行,学校要支持浩南同志你的工作嘛。”

    唐林天直接伸出双手握住了常浩南的手:

    “我觉得,不如趁这个机会,建立一个压气机研究中心,经费方面你不用担心,除了十号工程的相关拨款之外,剩下的空缺都由学校给伱补上!”

    对方这样突如其来的大方让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