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友谊计划!

    第464章 友谊计划! (第2/3页)

年轻干部。

    处级放在外面确实级别不低,但因为部委几乎没有科室,实际上就是最基层的小部门负责人,知情范围相当有限。

    后来虽然级别上来了,但谁也不可能没事闲的跑到档案馆翻好几年前的故纸堆,所以也都没机会接触到这些内容。

    现在张东旭这么一说,大家竟然都有点听那种《xx秘史》的好奇感。

    八卦这种事情,没有人能拒绝的。

    甚至包括丁高恒。

    他在国防科工委当了十年主任,虽然扛着军衔,但其实对于本单位以外的事情并不很清楚。

    “我那时候正好在电子工业部工作,负责对接过一批白俄罗斯的来华专家,大概二十来个人,当时为了降低敏感程度,第一批引进的都是不涉及军工领域的人员,所以这件事在科工委知道的人可能不太多。”

    张东旭的经历说起来也是相当奇特,他曾经担任过电子工业总公司总经理,跟丁高恒算是平级,但因为这个时候电子工业部还没有撤销,导致两个单位的功能和定位完全重合,后来电子工业总公司被降级最后干脆摘牌,他这个总经理实在没地方去,就被放到科工委当副主任。

    也是出自这个原因,他很多时候会有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除了领导班子会议之外也不怎么主动发言,只不过这一次罕见地开了口:

    “92到93年陆续来国内的总共可能有个一百多人,但最后基本都没留下,当然也包括我对接的那些,后来我总结,一个是两边的文化差异还是比较大,短时间来华工作和长时间在华生活毕竟是两回事,不少人刚开始还能接受,时间长了就很难适应。”

    “不过这还不是最主要的。”

    说到这里,张东旭调整了一下坐姿,语气也变得严肃起来:

    “我们内部有些人,在思想上面很不可靠,三句话离不开称赞西方,凡事必谈美国如何如何、欧洲如何如何,简直是笑话,人家要是相信这个,何必不去美国不去欧洲,偏偏选择咱们华夏?”

    “还有些人,以为别人听不懂汉语,公开讲一些破坏关系的话,要么就是把别人说的内容胡乱翻译,结果人家里面有两个老专家,年轻的时候就来过华夏,学过一些中文,直接把报告打到了我这里……”

    常浩南无奈苦笑,虽然他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些内容,但是以眼下90年代的情况来看,似乎也不是很让人意外……

    稍稍停顿一下之后,张东旭又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