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2-7-1-1发动机结构

    第474章 2-7-1-1发动机结构 (第2/3页)

,但下次换个其他人就未必了。

    不过,也不是没有好处。

    那就是节目效果绝对拉满了。

    因为,在场的每个人,至少是每个懂技术的人,在拿到资料并翻开第一页之后,都不约而同地统一做出了目瞪口呆的惊讶表情。

    而由于资料是按照座次顺序依次发放,所以在台上的常浩南看来,下面就好像是一道波浪一般。

    一众大佬的表情随着两名场务人员的脚步,从好奇到震惊,逐次变化……

    尤其是专家席中间靠左侧位置的一位灰发中年人,本来还是靠在椅背上的放松状态,但在看到第一页印上去的涡扇10结构示意图之后,整个人直接一振,仿佛像是靠背上装了弹簧一样,整个人瞬间坐直了身子。

    他迅速拿起旁边随资料一起发下来的圆珠笔,在纸上重复数了好几遍,口中还念叨着一二三四这样的数字。

    “9……9级?”

    愣了好一会,他才歪过身子,向坐在旁边专家席正中间的刘振响小声问道:

    “刘院士,您之前把R79的技术资料给606所那边参考过?”

    刘振响自然是极少数提前就看过设计方案的评审人员之一,所以这功夫倒还稳得住。

    只不过几天前,他当时第一次从保密文件袋里拿出这份资料的时候,表情跟现在的诸位同事也差不了太多。

    所以只是一打眼看着旁边人的表情,再结合这个有点无厘头的问题,刘振响便知道了对方的想法。

    “老姜,再往后仔细看看嘛,虽然总级数都是9级,但R79是3-6-1-1,这个是2-7-1-1,核心机都不一样的(核心机只包括高压压气机、燃烧室和涡轮,风扇/低压压气机不算)。”

    姜甫和,燃气涡轮研究院(624所)总设计师,主持设计研发了整个涡喷13发动机型谱,为80-90年代之间保持华夏空军的最基本战斗力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然,在如今这条时间线上,由于涡喷14的支棱,更新型号的飞机已经不再需要涡喷7/13作为动力了。

    而根据我国装备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的惯例,如今涡喷14已经正式装备部队,涡扇10正在展开研发,那么面向未来的第四代航空发动机也理所应当地开始预研了。

    这预研的负责人,便是姜甫和。

    为了进行一些参考,1996年,624所从图曼斯基设计局搞到了R79V-300发动机的部分技术资料,而其最明显的结构特征,便是三级风扇-六级高压压气机-一级高压涡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