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涡扇10,第3.75代航发!

    第475章 涡扇10,第3.75代航发! (第2/3页)

笔疾书了。

    他甚至为此专门放缓了一些节奏。

    毕竟也是当过学生的人,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自己在下面笔记写到起飞的感觉谁还没经历过呢。

    因此常浩南又在这里多补充了两句:

    “不过,相比于常见的其它零维模型,得益于我公司全新开发的多物理场耦合算法,我们在这一步骤中可以相对精确地建立描述这些气动热力学过程的数学模型,因此无需进行过多的简化假设。”

    “首先,发动机中的气流,还是要按照一维流动处理,这是建立零维模型的核心。”

    “但是,得益于新的技术,可以把涡轮冷却引气、外部引气及功率提取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燃烧室燃烧和传热模型,以及雷诺数对各部件特性的影响全都考虑进去……”

    这下子,记笔记的就不只是后面坐着的吃瓜群众了。

    连主席台上的姜甫和等人都纷纷按下圆珠笔,发出了几乎是整齐划一的“咔哒”声。

    “接下来,我将按照大气环境、进气道、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喷管、分汇流器、以及共同工作模型的顺序,分别介绍各部件的气动热力学特征……”

    正如常浩南所预料的那样,当他在投影屏上放出更加详细的设计数据之后,整个评审席上面马上就传出了交头接耳的说话声。

    毕竟,涡扇10这个结构,哪怕放在全世界的涡扇发动机领域,也算是独一份了。

    哪怕是9级压气机,也一般会选择3+6,很少出现2+7的情况。

    更何况他的高压压气机压比非常高,减去的一级风扇甚至像是为了刻意降低一级压比……

    而8.5-9.0的预计推重比,更是让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难以相信。

    因为这已经是AL41F或者F110-GE-132这类三代大改发动机榨到极限的技术指标。

    而这两个型号,目前实际上都还处在飞行测试的过程中……

    好家伙,涡喷13还是60年代水平,涡喷14已经能跟80年代早期的F404打个有来有回,这到了涡扇10……

    直接追赶21世纪最先进水平?

    真就一个型号二十年啊?

    ……

    一直到常浩南讲的口干舌燥,总算是把总体设计和部件级分析模型的内容告一段落,进入了上午的提问环节。

    坐在领导席上的领导们哪怕懂点技术,也不可能是航发领域的专家,所以第一个提问的,是早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姜甫和。

    问题,自然是关于他心痒许久的核心机结构。

    “常浩南同志,我注意到你在涡扇10上面使用了7级高压压气机这样的结构,当然是很先进,但我想确认一下,我们国家目前的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