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怎么,你又要改国军标?

    第477章 怎么,你又要改国军标? (第2/3页)

各地都派出人员常驻,导致负担增加的更多,伙食也就是个饿不着的水平。

    在把相关的文件和材料交给机要人员保存留档之后,一众人便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大礼堂,准备前往之前李良新说过的位置。

    也是在军区大院里面,不过跟之前几天用餐的机关食堂不在同一个地方。

    路上,常浩南再次找到刘振响,说出了自己这两天以来一直在想的事情。

    “刘院士,我觉得,咱们在设计评审这个环节的贯彻实施方面,还是存在一些进步空间啊。”

    设计评审过去是总参谋部,如今是总装备部主抓的事情,所以这个话直接跟刘振响说倒也无所谓。

    但后者的反应还是颇有些出乎常浩南的预料之外:

    “你也有这种感觉?”

    显然,参与过更多设计评审环节的刘振响也有着差不多的感受。

    不过,到了他们这个层面,仅仅发现问题那只能叫口嗨,关键在于你要提出一个更有效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所以刘振响过去也只是跟几个关系不错的同行聊过这件事而已。

    其中既不包括杜义山,也不包括常浩南。

    “嗯……”

    常浩南点了点头:

    “其实我之前在翻一些研究资料和项目档案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了,只不过一直不是很直观,这次亲自参与过一次设计评审之后,才又多了不少想法。”

    听到这句话之后,刘振响反而犹豫了一下:

    “你们项目的这次评审,跟正常情况确实……有点差别,倒也不太好作为什么参考……”

    一般来说,哪怕主持项目的负责人水平很高,充其量也就是把评审会开成诸葛亮会,大家群策群力,总归是能找出并解决一些问题的。

    像这种开会直接开成上课的,恐怕只有建国初期搞两弹一星的时候出现过。

    但常浩南显然已经充分考虑了这个问题:

    “我倒是觉得,就是因为有区别,有对比,才更显得有价值。”

    “怎么说?”

    刘振响这下也来了兴趣。

    “我前段时间特地汇总了一下我这段时间参与过的几个项目,发现设计过程中,乃至产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大概有三分之二是从设计阶段就开始引入的。所以,抓产品质量,就应该从产品寿命周期的源头抓起。”

    “但是更远的不说,就80年代中期以后的这些项目,每一个的设计评审环节几乎都不一样。”

    “尤其是一些需要多次复审的项目,参加相同型号项目会议的人员可能不固定,导致参加会议的人员对评审项目的关注重点和检查内容不一致、存在该关注的问题没有关注到、问题重复提,这些都会极大地影响评审把关效果。”

    “还有,就拿这次涡扇10的评审举例子,评审要求和保密要求冲突,除了您和少数专家以外,大多数人都是到了评审现场才第一次看到我的资料,然后马上就进入评审环节,这样前面半天乃至一天,其实效果都不好,偏偏这段时间还是最重要的……”

    “……”

    常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