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终于能自主生产涡扇了!

    第511章 终于能自主生产涡扇了! (第2/3页)

燃滑油管路。

    沉醉的表情略显变态。

    直到发动机被吊装组固定好,并开始用货箱进行包装,他才依依不舍地退了回来。

    “斯贝,国产化搞了二十多年,咱们总算是造出一台100%国产的发动机了……”

    伴随着面前泛起的阵阵白雾,张振华不无感慨地说道。

    为了加快生产速度,之前的9A-01号机仍然有大概四分之一左右的零组件直接使用了英国进口件串装。

    但这第二台原型机,由于各方面改进巨大,英国的原装件已经无法适应其工作状态。

    因此,所有部件均为在国内新生产的。

    在这个过程中,410厂也验证了金属喷涂、真空热处理、轨迹焊、真空钎焊、数控弯管等几项关键新制造技术的应用,为下一步涡扇10的制造打下了基础。

    “是啊,可惜就是有点太晚了……”

    钟世宏摸出圆珠笔,一边在出厂单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一边回应道:

    “当年引进斯贝之后,中间又摇摆了足足十几年,现在把国产型号搞出来,就算性能比原装货更好,前景也比较有限了……”

    斯贝的引进,还隐藏着一段410厂和430厂之间的爱恨情仇。

    前者当年坚持要继续搞涡扇6,而后者则认为应该从斯贝搞起。

    非要说的话,最后算是落了个双输的局面。

    事到如今,谁是谁非早已经说不清楚。

    好在对于钟世宏和张振华这一代人来说,倒也没有太多相关的记忆。

    两个单位之间的火药味,随着涡扇10项目的推进,以及研发协作的不断加深,也逐渐消弭于无形。

    矛盾,从根子上说来自于资源分配的竞争。

    如今常浩南几乎把华夏航发产业的规模做大了一个数量级,分蛋糕的难度自然降低了很多。

    尽管如此,在注意到两个人之间的话题逐渐往陈年往事的方向靠拢之后,他还是赶快扯开了话题:

    “过去的事情,多说无益。”

    常浩南说话间也从钟世宏手中接过笔,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涡扇9A原型机的生产名义上是作为涡扇10的技术验证机,自然少不了他这个总设计师的签字。

    “再怎么说,改进型歼轰7也得有个大几十上百架的需求,涡扇9A在这方面还是能有所作为的。”

    “只是可惜了当年的斯贝航改燃,现在涡喷14改燃的QC130已经进入设计定型阶段,海军应该不会再接纳另一种功率类似的燃气轮机了……”

    出厂手续签署完毕之后,工作人员很快把打包齐整的发动机包装箱装到了一辆特制奔驰半挂车上。

    这辆车可能是整个涡扇10项目中唯一100%原装进口的产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