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加力燃烧!

    第630章 加力燃烧! (第1/3页)

    姜甫和的猜测自然是对的。

    常浩南和他二脸懵逼地对视一会之后,点了点头:

    “虽然从严谨的工程学角度来讲,在真正打开加力燃烧室,把数据给测出来之前,我都无法保证情况一定会如何。”

    “但是……至少就我的目标而言,确实是要把涡扇10的海平面加力推重比做到9。”

    说到这里,或许是觉得刚才姜甫和说的那段内容可能引发歧义,所以又补充了一句:

    “我是指,真正的9,不是四舍五入的那种。”

    实际上,两个人之所以在这件事情的理解上面会出现分歧,主要还是因为时代背景不一样。

    在90年代这会,大家的主力装备实际上还都是70-80年代开始研发的产品。

    (当然,华夏这边的主力装备大部分还是50-60年代的……)

    而在冷战时期,铁幕两边不管是单纯出自面子因素,还是出自给对方施加军事和心理双重压力的实际考虑,都会倾向于把自家装备的性能尽可能往高报。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美苏两国都长期沉迷于用经过特殊改装的飞机去刷记录。

    几乎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但双方都乐此不疲。

    所以,对于从60年代参加工作,几乎完整地经历了这一阶段的姜甫和来说,他脑子里的概念也自然就是如此。

    但常浩南虽然已经重生了快两年半的时间,但他真正受教育和学习做项目的时间是上辈子的21世纪初。

    在那个阶段,各国对于装备性能的宣传逐渐转为务实,很多过去投机取巧的习惯也逐渐得到改正。

    更重要的是,华夏逐渐开始建立一套自己的工业话语体系,不再完全跟着国外走。

    虽然到了2010年往后,随着互联网思维逐渐兴起,无论国内国外,在PPT上画大饼的习惯又重新出现,而且甚至比冷战时期更加疯狂,但那个时候常浩南的学术习惯已经基本定型,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这才出现了一些跟这個年代“格格不入”的想法。

    而另一边的姜甫和在听到常浩南的解释之后,直接就是一个肃然起敬。

    在他看来,常浩南这都已经不只是脚踏实地了。

    完全是自己在给自己上难度。

    要是按照过去的国际惯例,眼前这涡扇10直接叫“推重比10一级航空发动机”都没有任何问题。

    那到时候在宣传上稍微动一动思路,就可以直接说我国航空发动机直接从二代跃入四代水准云云。

    而常浩南自己基本上也就可以直接等着评院士了。

    但是现在这么一搞……

    “嗯……”

    “嗯?”

    想到这里,姜甫和的思路停下来了。

    因为他突然意识到……

    好像就算是现在这样,对方只要能把涡扇10这个项目给做完,也可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