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9章 向智能化生产进军!
第1109章 向智能化生产进军! (第2/3页)
对此,坎德尔也没有否认:
“所以,这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不是坏事。”
其实所谓商业航天,说穿了也很简单。
就是外包。
乍一听,感觉不像是个好词。
但是,对于像是NASA或者ESA这样因为种种原因已经变得臃肿且低效的机构来说,外包,反而可以减少很多麻烦。
因此,多尔丹也没有马上拒绝,只是单独思索了一会:
“商业化……恐怕没有你想的那么容易。”
这个回应,看似偏向负面。
但其实却留足了余地。
“所以……也不是要一步到位。”
坎德尔笑道:
“首先,可以从一些简单的项目开始,顺便还能试试华夏人的深浅……”
多尔丹仍然没有点头。
但他的眼神中,却已经出现了些许松动……
……
商业航天,自然不是几个人几句话就能推动的事情。
常浩南自然也无从得知,自己看似不相关的几个动作,甚至会影响到航天产业的格局。
在接下来的近一个月时间里,他几乎都泡在火炬集团,对几种典型的多目标优化算法进行测试。
以常浩南目前的理论功底,加上来自系统的小小助力,这项任务倒是没有难度上的问题。
就是工作量确实比较惊人。
近三十年来学界提出的多目标进化算法,即便只考虑有应用价值的,也不少于两手之数。
再结合常浩南提出的三种改进思路……
就算能通过理论直接排除一部分,剩下的也绝不是个小数目。
好在对于整个自适应加工技术来说,这套算法是一个相对孤立的部分,只是用于对不同类型工件的装夹方式进行确定,并不会影响到机床硬件和工控程序的开发。
直到12月初的一个晚上。
常浩南结束短暂的休息,按照惯例走进机房。
但这一次,出现在他面前的却并非一众研究员不停穿梭忙碌的景象。
而是包括魏永明在内,十几号人围坐在一台电脑前窃窃私语。
一时间,甚至都没人注意到从外面进来的常浩南。
最后,还是他自己凑过去问了一句:
“有什么进展么?”
突然从身后传来的声音,把其中好几个吓得一激灵。
魏永明也赶紧起身:
“常总,比对结果出来了。”
虽然看到这副架势的时候,常浩南就猜到肯定是有了突破。
但是直接突到终点,还是比较出乎预料的:
“全出来了?”
“没错。”
魏永明直接把旁边刚刚打印出来的一份报告塞进常浩南的手里:
“14号样本,一种用全局最好位置和粒子个体最好位置的高斯采样取代粒子速度更新公式的粒子群算法,还有22号样本,是一种经过降维优化的遗传算法,这两组测试的结果明显好于其它组别,实际上也好于我们最开始的估计,只是它们二者之间孰优孰劣还没有定论……”
经过优化的粒子群算法,本身就是常浩南事先比较看好的对象。
当然结果也没有让他失望。
至于另外一个……
“不用定论了。”
常浩南飞速看了看最后的结果:
“拿到生产端,实际测试一下看看!”
实际上,他倒也不是非得比出个高低——
在只剩下两种选择,而且性能还在伯仲之间的情况下,最后的结果肯定是“我全都要”。
让客户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使用哪种算法即可。
而之所以提出要做生产测试,只是恰好赶上了而已……
“老杨那边的硬件适配也完成了?”
魏永明手上整理资料的动作一滞。
别看他和常浩南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