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3章 来自华夏的“千里眼”
第1123章 来自华夏的“千里眼” (第2/3页)
“没办法……之前光是听说过常院士的名号,但对于你那边的项目只知道个大概,要不是这次院士评选,工建委把SeA650作为技术合作的典型进行内部宣传,我们恐怕还得蒙在鼓里一段时间……”
屈良生摇了摇头:
“咱们这几个系统,虽然名字上都变成了某某集团,但真要说市场化和成果产业化的水平,还是只有你们航空动力集团一家……最多再加上航空工业集团比较拔尖。”
“说到底,还是咱们的总体实力不够高。”
常浩南倒是想的通透:
“你像猎……像SeA650,不说80%,至少60%,包括最关键的核心部分,都是我们完成研发的,但这块的市场对我们不够认可,就只能以斯奈克玛为主体宣传,最后咱们虽然挣到了一些钱,但到底还是主动融入了别人的产业链。”
“如果咱们国内的航空制造业有和欧美一样的水平,让我们的成果能第一时间用在自己的航发和飞机身上,产业化效率自然就能上去了……”
常浩南本来准备用猎鹰8Z来举例,但考虑到这个型号目前正在和国内的军工系统不清不楚,所以还是单拎出发动机来说事会比较稳妥。
而实际上,在他没有看到的地方,猎鹰8Z与“高明”雷达相结合的消息,却正在不胫而走……
至于源头,自然是正在满世界求购预警机的阿联酋。
……
军事装备的招标和选型,因为涉及到保密问题,多数情况下不可能跟土木佬一样,大家坐在一起把方案拿出来公开对比竞价——
就算卖方没意见,买方自己也不可能愿意。
因此,一般都是成立一个选型/招标委员会,再分别对参与评选的各个型号进行测试。
由于整个过程的封闭程度很高,里面的弯弯绕可就太多了。
尤其像是印度这种选择余地比较大的国家,招标负责人的油水简直难以估量。
很多时候,军售之所以会一拖很多年,并不是因为乙方不给力,实在是甲方内部的利益关系不好调和。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
像是中东石油佬这种甲方,负责对接选型的哪个不是腰缠万贯,真不缺你给的那俩子。
因此,表现出的效率反而异乎寻常地高。
在2003年第四季度提出购买预警机的需求之后,只用了差不多三个月,就已经完成了对各参选型号纸面方案的选择。
和卡索雷那边得到的信息基本一致,美国的E2C和俄罗斯不知道从哪掏出来的一个幽默嫁接方案在初始阶段就被放弃。
最终只有三个总体思路相当接近的设计进入了正式的招标过程。
2004年二月初的某一天。
阿布扎比。
西装革履,但同时又佩戴着标志性格子头巾的阿布·萨巴赫正半弯着腰站在桌边,向阿布扎比王储穆罕默德·本·扎耶德介绍桌面上一字排开的三个入选方案。
至于为什么要让王储,而不是空军参谋长负责军机采购……
首先,别问。
问就是王室血脉,不跟你讲那么多道理。
而且你还不能说这是外行指导内行。
穆罕默德王子虽然毕业于桑赫斯特陆军军官学校,但却是货真价实的固定翼和直升机双料飞行员。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阿联酋空军参谋长都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