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妙哉奇也(32)

    第505章 妙哉奇也(32) (第1/3页)

    后来,不少人都认为那里是个吉祥的地方,纷纷向那里搬迁,时间不长就成了一个村庄。

    为了纪念观音娘娘传授的种稻技艺,人们就将那村庄取名为"五十担村"。

    因为古时候人们将'担'写作'石'。所以又叫五十石村。

    消息传开之后,四乡八岭的人都到这里来问经验,那位老妈妈每次在叙述事情的经过时,都少不得要唱一遍《养儿难》,时间不长,种稻的好办法和《养儿难》的歌儿同时在爱幼国传开了。

    那些年轻的男女们越听越觉得那歌詈得很在理,因此敬重老人的风气也慢慢地在全国各地养成,再也没人杀父母煨汤喝了。

    然而,事情并没有根本上的转机,因为朝廷的《法典》上还有关于不供养老人的明确规定,所以父母年过花甲之后,儿媳们照样不敢明目张胆地供养。

    许多做父母的,为了自己的儿孙能过安稳日子,更是宁肯自己活活地饿死,也不愿看着晚辈们为了自己去触犯国法。

    观音娘娘离开五十担村之后,一边在京城内传唱《养儿难》,一边查访城内的孝子。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终于打听到李尚书的三儿子特别孝顺。这才导演了那场狮子国使臣难国王的闹剧。

    观音娘娘的化身——阿蛮,在皇宫中"拂袖而去"之后,马上化作一阵青烟升腾到半空中,恢复了原形。

    当她发现金童也混在围观的百姓中,并准备喷火烧皇宫时,这才取下金钗变成一块石头及时制止了金童的鲁莽行为,同时打招呼要他赶快离开。

    哪料到当金童发现这一切都是观音娘娘安排的"劝善计"时,不仅不打算迅速离开,还要在那里"得意看翻船"!

    事态的发展正好与金童的愿望相反。

    李老三听说要将自己"推出午门斩首"时,并没有手忙脚乱,而是十分平静地说:"小民犯了欺君之罪,理应斩首示众,只是求大王看在小民一心为国的份上,不要再加害于小民的父亲。"

    一席话,说得在场的围观者们无不泪流满面,爱幼王听到这里,猛然抬起头来,幡然醒悟,亲自离座将李老三扶起,当众宣布:“招李老三为驸马。”

    第二天,爱幼王又下了一道圣旨,决定改国名为尊长国,定《养儿难》为国歌。后来又将《法典》中有关虐待老人的条款全部废除,新增加了一条:儿孙们必须为年满六十岁的老人举办"花甲宴"以示祝寿等内容。

    金童对此深为感动,回潮音洞以后,没等观音娘娘开口,就主动拜倒在她的脚下,心甘情愿地做奴仆,口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