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豹的跳跃和意土战争

    第二百九十一章:豹的跳跃和意土战争 (第2/3页)

外交讹诈和恐吓的话,那么派遣柏林号巡洋舰在法国人看来,似乎就是一次战争威胁和讹诈了。

    现在的法国还不是几十年后的软柿子,面对着德国这样明目张胆的威胁和恐吓,法国人民的怒火几乎不可阻挡,甚至号称如果国家退让就直接推翻内阁。

    可不要小看法国人的民声,说推翻内阁可是真的敢推翻内阁的。

    恰巧法国政府此时也十分愤怒,因此选择了继续对德强硬。

    在德国继续讹诈之后,法国政府直接拒见德国驻法大使,表明了法国强硬的态度。

    而法国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也让德国民众之间十分愤怒。双方都认为对方有错,甚至民众之间要求政府宣战的游行和倡议已经络绎不绝。

    3月7日,德国陆军主力向法国边境移动,局势似乎已经隐隐有开战的意思。

    法国方面也不甘落后,仅仅在收到消息的第二天,也就是3月8日下午,法国陆军主力同样开拔,前往和德国相邻的边境地区。

    因为德国陆军的强大,法国人更是直接宣布在部分边境地区进行动员,以防备德国人有可能的不宣而战。

    双方的行动直接促使德法边境的冲突不断,似乎只要在双方高层的一声令下,上百万军队就要进行生死斗争。

    法国宣布军事动员之后,德国同样宣布军事动员,并且威廉二世直接命令德国总参谋部向各军队下发作战计划。

    这下倒好,油缸子直接被点燃。

    英国人本来想坐观德法斗争,让德法关系变得更加恶劣,也能直接杜绝德法联合的可能。

    但英国人现在也没想着直接和德国开战,毕竟在超级无畏舰频繁下水之前,德国人的无畏舰数量和英国相差不多,海军方面的优势其实并不大。

    陆军自然更不用多说,德国的陆军号称天下第一可不是吹的,光靠法国人的力量根本不足以抵抗德国陆军。

    此时的英国政府并不知道德国的目标只是为了讹诈法属刚果殖民地,还以为德国人真的是气上心头,想要和法国进行真正的战争。

    更重要的是,如果战争来临,德国人占据阿加迪尔并且在大西洋海岸建立海军基地,会严重威胁到英国从欧洲南下好望角的航道,因此英国人对于德国占领摩洛哥港口的行为也十分反对。

    1911年3月10日,英国人正式下场,警告德国驻英大使:“这一件事(第二次摩洛哥危机)比任何事件都更深切地影响英国人的利益,任何解决办法如果没有英国人的参与,大英帝国坚决不承认,并且予以反对。”

    英国人的下场并未让德国人重视,德国政府坚持要和法国单独谈判来解决这次危机。

    但德国人没想到,在这次危机中英国人的态度如此坚定,甚至直接将英德关系推向深渊。

    1911年3月17日,英国财政大臣劳合·乔治在伦敦发表了轰动全世界的演讲,他声称:“我准备为维护和平做出重大牺牲.但是如果强迫我们处于这样的境地,即只有放弃英国经过几个世纪,用英勇精神和胜利业绩争得的重要优越地位作为代价,才能维持和平的话,如果在涉及英国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这样欺辱英国,仿佛她在世界人民的大家庭中已经不再起任何作用,那么,我要强调指出,用这样的代价换来的和平是一种屈辱,对于我们这样伟大的帝国来说是绝不能容忍的。”

    这篇演说的火药味极浓,甚至直接将目前的德法冲突摆在了明面,宣告了英国人支持法国的坚定立场。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样一篇演讲的演说者并不是一贯反对甚至敌视德国的外交大臣格雷,而是一向主张和平对德友好的财政大臣劳合·乔治。

    这样的转变增强了演讲的威慑力。而在演讲结束的当天,英国政府宣布海军进入战备状态。

    如果说劳合·乔治的演讲是表明英国人的立场和态度的话,那么英国海军进入战备状态的公告,就是在宣布英国人的立场是多么坚定了。

    德国人如果继续强硬,极有可能爆发和英法之间的战争。这是德国人目前也不愿意看到的,因为德国很多的无畏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