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反保加利亚同盟

    第三百二十三章:反保加利亚同盟 (第2/3页)

免不会有土耳其的极端主义者,对国内的局势造成影响。

    这些已经占领的到嘴的肥肉,自然是越早吃进肚子里,越让人放心。

    但偏偏目前列强的争吵十分激烈,大体可以分为支持奥斯曼土耳其的德奥两国和支持巴尔干联盟的俄国。

    巴尔干联盟关于分赃问题又有不小的争议,这些种种激烈的矛盾,导致目前的和谈似乎没有达成共识的希望。

    除了直接下场的德奥俄三国之外,英法对于这次和谈持以中立态度。

    对于英法来说,只要君士坦丁堡的局势稳定,那么和谈发展到怎样的局势都能够接受。

    但如果君士坦丁堡有落在俄国手中的风险,那么英法也不介意直接参与,动用各种手段干涉这次和谈。

    距离巴尔干战争比较近的意大利,虽然没有干涉和参与这次和团的打算,但意大利也在巴尔干战争期间,侵占了位于爱琴海的多德卡尼斯群岛。

    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借着巴尔干诸国向土耳其宣战的时机,趁着土耳其疲于应对的功夫,在战场上获得了一次较大的胜利,成功的逼迫土耳其政府签订了洛桑条约。

    条约的签订让意大利政府松了一口气,也让意大利获得了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的领土,成功在北非扩展了自己的殖民地。

    其实如果没有巴尔干战争的话,恐怕意大利想要和土耳其达成合约,还得再耗费一番功夫。

    有了巴尔干诸国的牵制,土耳其在欧洲部分的大部分兵力都疲于应对,没有了充足的兵力之后,土耳其军队这才会如此迅速的遭遇大败,随即不得不签订合约。

    这么看来巴尔干诸国也算是意大利的恩人,为意大利吸引了不小的仇恨。

    为了报答巴尔干诸国的恩情,意大利当即表示侵占爱琴海的群岛,并且将目光看向了在战争中宣布独立的阿尔巴尼亚地区。

    和谈的不顺利,让俄国代表为之十分头疼。为了保障巴尔干的局势是向俄国方面靠近的,俄国代表拜访了英国和法国的代表,询问英法对于巴尔干和谈的意见。

    虽然英,法,俄三个国家因为互相协约的原因,彼此坚定的站在了一起。

    但在君士坦丁堡和黑海海峡上,英法的态度又出奇的统一,那就是绝对不允许俄国控制君士坦丁堡。

    再加上德奥两国在和谈中也偏向土耳其,俄国代表在请示国内之后,最终沙俄帝国还是选择了退让。

    1912年8月17日,巴尔干合约即《伦敦合约》正式签订,让巴尔干地区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和平。

    巴尔干合约规定,埃内兹至里海的米迪那一线以西的土耳其陆路属地,除了阿尔巴尼亚之外,全部割让给巴尔干同盟国家。

    而阿尔巴尼亚则获得独立地位,但要受俄,英,法,德,奥,意六国监督。爱琴海诸岛问题,则由德,奥,意,俄四国进行处理。

    这份伦敦合约的签订,让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失去了君士坦丁堡以西的所有欧洲领土,也让巴尔干同盟国家的势力直接扩充到了整个巴尔干半岛。

    但与此同时,巴尔干诸国也面临一个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