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预备兵役制

    第三百三十七章:预备兵役制 (第1/3页)

    刚刚过去的1912年,算得上是危机四伏,但又有惊无险。

    在这一年,意土战争,巴尔干战争,更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等等,还伴随着小型的海峡危机,让欧洲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人们虽然不知道欧洲大战会在何时来临,但欧洲已然悄漫布硝烟气息。

    1913年的国庆节相较于以前来说很是平常,但毕竟有着免费粮食和肉食的发放,因此在澳大拉西亚的大街小巷,都显得十分热闹。

    国庆节刚刚休假,阿瑟就召见了肯特首相和国防部长劳尔,询问澳大拉西亚的军事准备情况。

    欧洲国家的军事扩张十分迅速,不仅对于陆军的常备军队进行了大肆扩张,也在修订着各种各样的法律,增加陆军预备役的数量。

    虽然澳大拉西亚远在大洋洲,但将来的一战对于澳大拉西亚来说也很重要,不仅是国家崛起的真正起步,同样也是真正掌控整个大洋洲的最好机会。

    要想让澳大拉西亚在一战后获得更多的国际话语权,成为一战战胜国是必须的。

    虽然严守中立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但一个中立的国家,也注定不会有太多的话语权。

    而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如果非要让阿瑟选择一个投靠的话,那么肯定是纸面实力看起来更加强大的协约国。

    于情于理,协约国都是阿瑟更好的选择。

    首先,澳大拉西亚和大英帝国有着更近的血缘关系,两个国家同出一脉,自然有更加亲近的理由。

    其次,阿瑟有着来自后世的经验,自然明白这一次战争哪一方才是笑到最后的人。

    协约国有着更广泛的殖民地和人口,在俄国中途退出战争的情况下,虽然获得了最终的战争胜利。

    理论上来说,只要澳大拉西亚参加一战,并且站在协约国的角度对同盟国国家宣战,那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接手德属新几内亚,将新几内亚地区的殖民地合并成一块,甚至还可以直接西进,将原本三分天下的新几内亚合并成一块,建立一个更加巨大的直属殖民地。

    理论上来说,也可以通过派遣军队参战的方式,来换取英法在大洋洲殖民地的一些退让。

    如此一来,澳大拉西亚就能掌控整个大洋洲,成为真真正正的洲际霸主。

    在悉尼宫的会议室中,阿瑟召见了肯特首相和劳尔部长,商议着澳大拉西亚的军事准备情况。

    “劳尔部长,我们的军事准备情况如何?如果将来的欧洲战争爆发,我们最多能够动员多少军队参加欧洲战争?”阿瑟郑重的询问道。

    阿瑟本来的计划是打算前期当个墙头草,向双方出售军火。等待战争局势有所明朗之后,再加入有优势的一方。

    但思来想去,这样的墙头草行为未免太丢面子。更何况,一战结束后的英法仍然是世界顶级列强,如果在一战中尽量避免美国吸欧洲的血,那么美国在一战后也说不上话,这个世界仍然是欧洲的天下。

    这对于澳大拉西亚来说也是有好处的,因为如果德国战败后,和英国有着直接竞争关系的,可就成了美国。

    而澳大拉西亚想要崛起,拿到太平洋的霸权,面对的敌人也正是美国。

    这么看来,澳大拉西亚不仅在一战中可以和英法合作,二战中同样也可以成为英法的盟友。

    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比于之前坐井观望的姿态,真正下场为胜利付出贡献,才能让澳大拉西亚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当然,下场归下场,阿瑟也没有傻到流自己的血来为英法做贡献。

    反正澳大拉西亚有大量的土著人口,这些人正好可以组成土著军队,代替澳大拉西亚人去送死。

    “陛下,目前我们有22万的常备军队。因为我们的预备役制度不太成熟,因此想要更多的士兵的话,必须得经过至少半年的培训才行。按照我们国内的参军热情来看,我们的总兵员大约100万人左右。”劳尔部长仔细思考了一会,这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