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矛盾的奥匈帝国

    第三百七十四章:矛盾的奥匈帝国 (第2/3页)

般的鹰派主义者。

    这次萨拉热窝刺杀事件,让贝赫托尔德认为,必须要对外展示奥匈帝国的强大,来应对这一次针对奥匈帝国的,极其卑劣的手段。

    而展示强大的最好方式,就是发动一场针对塞尔维亚的复仇战争,让这个该死的国家和那些该死的塞尔维亚人一起被摧毁。

    这位奥地利首相和奥匈帝国外交大臣的话语,立刻引起了主战派的赞同。

    “贝赫托尔德说的没错,如果让幕后黑手继续逍遥法外,这无疑是在打帝国的脸,在打在座所有人的脸。上到皇室,下到政府和所有官员,不会因为这样愚蠢的行为而蒙羞。避免这样的后果的最好方式,就是发动一场战争,将那个该死的国家从这个地图上彻底抹去。”奥匈帝国参谋总长康拉德站起来说到。

    奥匈帝国之前的两大主战派,分别是斐迪南大公和斐迪南大公提拔起来的康拉德参谋总长。

    斐迪南大公遇刺去世之后,康拉德本来以为主战派只有自己一人,没想到之前并不主张战争的外交大臣突然变成主战派,这对于主战派和背后支持主战派的所有官员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

    外交大臣贝赫托尔德还兼任着奥地利政府首相,和匈牙利首相蒂查一样,在奥匈帝国政府之内有着相当高的地位。

    如果说有一个人能够压制匈牙利首相蒂查的话,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作为奥地利首相的贝赫托尔德。

    “康拉德参谋总长说的没错,我们不应该让幕后黑手逍遥法外,必须给予惩戒,才能彰显我们帝国的威严。”

    “把这个该死的国家从地图上抹去,奥匈帝国将践踏一切敌人。”

    在主战派的身后,是以陆军大臣克罗巴廷,部分贵族和军队组成的鹰派势力。

    军人和贵族对于发动战争是积极的,因为战争可以为他们换来大量的军功,获得爵位或者在爵位上更进一步。

    主和派大多都是一些政客,特别是奥匈帝国内部奥地利和匈牙利分治的情况下,奥地利和匈牙利的想法并不是那么一致。

    从奥匈帝国内阁政府划分就能看出弊端,奥匈帝国不仅有内阁政府,同样也有奥地利首相和匈牙利首相。

    奥地利和匈牙利之间的财政都是分割的,这样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想法简直太正常了。

    主和派的势力并不弱于主战派,军方纷纷出声之后,蒂查和主和派也纷纷反驳,向老皇帝弗朗茨一世诉说着发动战争的可怕后果。

    目前主和派不愿意发动战争的主要理由,一是塞尔维亚背后有着俄国,发动战争就代表着要和俄国开战。

    二是奥匈帝国背后的盟友德国并未表态,如果不顾德国人的意见私自发动战争,德国人也可能置同盟于不顾,让奥匈帝国独自面对这场战争。

    眼见这次会议又要有旗鼓相当的局势,外交大臣贝赫托尔德连忙说道:“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皇储殿下曾跟我说过,在他访问德国期间,威廉二世陛下曾经许诺过关于塞尔维亚问题给予我国的支持。如果我国向塞尔维亚发动进攻,德国绝对会表达支持,并且履行自己的盟约。”

    贝赫托尔德的一番话,像会议的局势几乎形成了逆转。

    本来还算均衡的主和派和主战派,目前主和派已经完全消失了声音。

    “贝赫托尔德,威廉二世陛下对殿下的承诺,你为何不早点说呢?而且,殿下为什么没有亲自提起,而是在殿下被刺杀之后,才由你提出来呢?”为了逆转主和派的劣势,匈牙利蒂查首相质疑到。

    奥地利和匈牙利之间并不是那么团结,至少富庶的匈牙利人并不愿意为了斐迪南大公被刺杀而发动一场无谓的战争。

    如果只是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之间的战争也就罢了,但这极有可能演变成奥匈帝国和俄国之间的全面战争,匈牙利人绝对不会答应。

    面对着蒂查首相的质问,贝赫托尔德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