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无奈的选择

    第四百零四章:无奈的选择 (第2/3页)

之外,其他两种方式分别是海运运输到海参崴走西伯利亚大铁路,或者直接通过海运运输到俄国黑海沿岸,从那里走陆路直达俄国前线。

    理想情况下,这些物资差不多能在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全部送到俄国。

    甚至俄国军队只需要坚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能够迎来第一批物资的抵达。

    参考俄国军队目前最缺少武器弹药的情况,第一批动用飞艇最快抵达的物资,将会是一部分步枪,大量子弹和炮弹。

    有了这些武器弹药的支持,俄国军队也能支撑更多的时间,等到更多的物资抵达。

    尼古拉二世收到阿瑟的回电之后,紧皱着的眉头终于舒展了些许。

    英法也承诺支援一部分物资,再加上澳大拉西亚答应的物资支援,俄国目前所面临的物资危机总算是得以解决。

    不过,欧洲盟友特别是意大利,直接拒绝俄国求援的态度,让尼古拉二世非常不满,甚至在给英法的电报中直接抱怨,说意大利是一个软弱无能的墙头草,只顾自己的利益。

    为了照顾意大利的面子,英法并没有回应,但根据意大利在战争中的表现来看,意大利在战后不会进入协约国的核心圈。

    虽然英国和法国及时的支援了物资,但尼古拉二世也明白了,之前外交部长阿列克谢所说的,英法会提供战役的全部花费的说法是虚构的。

    虽然这次战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西线分担了巨大的压力,甚至直接导致德国战略东移。

    但问题是,这对以英法澳意为代表的西线国家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但对于在东线苦苦支撑的俄国来说并不是好消息。

    这次战役耗费了俄国大半的弹药储备,直接导致目前俄国前线军队缺少武器弹药。

    偏偏此时德国发动了大规模进攻,直接导致俄国第十集团军死伤惨重。

    如此巨大的责任,沙皇政府需要一个背锅的。不管阿列克谢部长在之前有没有做错,总之,民众的怒火需要一个承担者,政府的过错需要一个背锅者。

    在新一次的帝国会议上,当着所有内阁大臣和军方高层的面,尼古拉二世正式宣布,免除阿列克谢外交部长的职位,并且对阿列克谢进行调查。

    阿列克谢部长的额头满是冷汗,但此时没人敢阻止尼古拉二世的命令。

    在命令首相短时间内兼任外交部长之后,尼古拉二世将目光看向了尼古拉大公,询问到:“军队能否在盟友的援助抵达之前拖住德国人的进攻?”

    “没问题,陛下。”尼古拉大公果断的回答道:“新的集团军已经抵达前线,只要前线还有任何一名士兵存在,德国人就不可能踏过前线,进入我们的国土。”

    嗯,这句话确实挺正常的。在德国人踏入国土之前,军队会撤退,保证前线阵地没有任何一个活人。

    在俄国人苦苦等待盟友的物资支援的时候,在同盟国方面,德国人奥匈帝国,已经在谋划下一次的进攻。

    当然,制定计划的是德国人。对于奥匈帝国来说,如果不过不是很有必要,他们已经不打算进攻了。

    奥匈帝国目前的死伤十分严重,他们的伤亡甚至已经直逼俄国人,损失更是已经超过了俄国人。

    在所有列强中,奥匈帝国是唯一一个不仅损失了大量主力军队,还丢失了大片国土的国家。

    如果不是德国及时进行战略转移,现在打残了俄国一个集团军,为奥匈帝国吸引了一部分俄国兵力的话,恐怕奥匈帝国目前已经在商量着怎么投降了。

    这个二元制国家,注定不可能在危险来临之际上下同心。

    实际上,加利西亚被俄国占领之后,匈牙利政府多次向维也纳政府求援,要求维也纳政府在匈牙利边境部署更多军队,甚至直接将俄国人赶出加利西亚,来保护匈牙利的稳定。

    但维也纳政府此时也有心无力,加利西亚战役的失败,奥匈帝国损失了数十万军队,此时主力军队所剩无几,还要面临意大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