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两权对立

    第四百四十三章:两权对立 (第2/3页)

权的权利也并未全部丧失。虽然包括圣彼得堡在内的大量革命地区被临时政府掌控,但莫斯科和周边地区仍然在苏维埃政权的掌控之中。

    不过,名义上的苏维埃政权仍然依附于临时政府的统治,只不过临时政府对于莫斯科地区没有实权罢了。

    俄国的革命被世界各国关注,特别是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

    对德国来说,俄国的革命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俄国人困于内乱,肯定没有足够的力量继续进行战争。

    不仅是德国摆脱多线作战的机会,同样也是对西线英法联军发起大规模反攻的好机会。

    而对于英法来说,目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干涉俄国的革命。再说了俄国目前的革命并未影响到君主制,不过是建成了类似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假若俄国人如同历史上法国大革命那般,推翻君主制并且对尼古拉二世处以绞刑,战后一定会遭到英法和其他君主国家的清算。

    欧洲王室可以允许欧洲君主失去权利,但不会坐视欧洲君主被革命分子处死。

    因为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所在的国家会不会发生革命,如果对随意处死君主的行为进行容忍,或许这一步就会发生在将来的欧洲其他君主国家身上。

    这也在时刻关注着俄国的局势,得知临时政府已经掌握了大部分权利之后,阿瑟这才松了一口气。

    至少俄国的局势还没有崩溃到完全无法掌握的地步,虽然临时政府是一个资本阶级国家,但仍然是君主立宪制,和君主制的对立并不严重。

    如果被苏维埃政权掌握了权力,这样的共和国家对周边邻国传达的理念是可怕的,对君主国家能够造成巨大的影响。

    在临时政府成立以后,无论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都立即开启了对于俄国新政府的交涉。

    协约国想要俄国继续战争,哪怕只是在东线牵制德国的一部分兵力。

    同盟国想要俄国退出战争,这样就能腾出手来解决西线的英法联军。

    好消息是,俄国临时政府的成立还算温和,并且临时政府成立的依据也是来自于尼古拉二世的任命书。

    再加上真正想要推翻君主制的布尔什维克和苏维埃政权已经退到了莫斯科,临时政府和圣彼得堡附近都处于保皇派的控制中。

    虽然目前的尼古拉二世在明面上被剥夺了大量权利,但一定的地位还是有的。

    1916年11月25日,英法俄澳意在圣彼得堡举行了协约国会议,一方面商议协约国接下来的作战计划,一方面尽可能拉拢俄国留在战争中。

    为此,英法可谓是不计成本,答应了俄国新政府一笔高达50亿卢布的低息贷款,并且承诺向俄国运送足够的粮食和过冬物资,帮助俄国政府渡过难关。

    在协约国会议中,英法澳三国不断的重申当时协约国四大列强的关系,且亲口承诺不会减少一丝一毫俄国的贡献和在战后的利益分配。

    目前的俄国仍然是协约国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协约国四大列强之一。

    很明显,协约国开出的条件还是让俄国政府满意的。高达50亿卢布的低息贷款,以及大量的粮食和应急物资,足以让俄国新政府在拉拢民心的同时度过这次难关。

    而协约国所承诺的在战后的利益分配,足以让这些资产阶级和大地主们在战后获得足够的利益。

    经过长达两天时间的会议,俄国新政府和协约国达成了协定,暂时不会退出战争,但也不会主动发起大规模战役。

    俄国将在前线采取防守措施,尽量为英法拖住更多的德国军队。

    与此同时英法答应的贷款也要及时发放,并且各种援助物资绝不能少。

    因为民众发动起义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是厌恶这场战争,为了让广大的平民百姓满意,俄国新政府决定向圣彼得堡和周边地区的所有平民免费发放一部分应急物资。

    这部分物资包括每户家庭500斤粮食,200斤煤炭,每人一身保暖衣物以及一些药品。

    很明显,这样的物资发放还是让相当一部分俄国民众满意的,同时也让俄国新政府被俄国民众接受。

    这其实也是临时政府的阳谋。毕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