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再次和谈

    第四百五十二章:再次和谈 (第2/3页)

 这也代表着,如果没有任何反制手段的话,维也纳的陷落已经是时间问题。

    虽然奥匈帝国的主力军队在因斯布鲁克和特伦托地区,随时能够回援克拉根福。

    但在尚未打败意大利主力军队的前提下,如果仓促回援克拉根福,很有可能会被澳大拉西亚军队和意大利军队合围。

    如此一来,奥匈帝国的处境反而会更加糟糕。丧失了任何反抗实力的奥匈帝国,只能任由协约国的宰割。

    对奥匈帝国来说还有一个坏消息,那就是特兰西瓦尼亚地区的处境也不太良好。

    特兰西瓦尼亚地区不仅面临罗马尼亚的进攻,北部的加利西亚地区还遭受着俄国的虎视眈眈。

    在奥匈帝国陷入困境之时,俄国人终于忍不住了,出动了一个集团军入侵了加利西亚,试图找回之前在加利西亚地区挫败的面子。

    这导致奥匈帝国目前面临三面夹击,并且三个方向的主攻力量都是列强之一。

    哪怕是全盛时期的奥匈帝国,都不一定能够抵挡三个列强国家的围攻。更不要说是经历了君主换代,军队还遭受过大败的现在了。

    俄国人发动进攻的消息让匈牙利王国政府震惊不已,也让整个匈牙利王国政府变成了坚定的主和派。

    匈牙利王国政府甚至宣称,如果帝国政府不愿意和协约国和平,那么匈牙利王国政府就会单独和协约国签订和约。

    如果是在老皇帝弗兰茨一世统治时期,这样的话堪称大逆不道,匈牙利王国政府也没有胆量说出这样的话。

    但现在不同,如果加利西亚丢失,接下来遭受俄国进攻的可就是匈牙利地区了。

    这让匈牙利王国国内大量的农场主和资本家联合起来,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帝国政府屁都不是。

    重要的是,目前帝国政府的主力军队在和意大利的前线,帝国各处都遭受着协约国的进攻,帝国政府的威望已经大受损失,压制不住像匈牙利这样强大的邦国。

    匈牙利人也一直不满帝国政府对自己的剥削,如果处理不好,匈牙利独立也不是不可能。

    匈牙利政府的公开声明,让奥匈帝国国内的混乱变得更加严重,也让皇帝卡尔一世更加坚定自己的主和意图。

    没办法,如果继续支持战争,匈牙利脱离帝国政府已经是必然。到时候,威望不高的卡尔一世,说不定还会被帝国政府推出来当替罪羊,强行为政府和军队背上战争失利的黑锅。

    匈牙利王国政府的话语不仅在奥匈帝国内部流传,同样也被协约国所得知。

    对于协约国来说,这是一个让奥匈帝国退出战争的好机会。当然,如果奥匈帝国执意不退出战争也没关系,相信匈牙利王国更加乐意和协约国合作。

    只要奥匈帝国不愿意看到匈牙利独立,就必须得同意协约国的要求。

    要不然,有着协约国支持的匈牙利政府,实力不一定会比现在的奥匈帝国弱。

    对于在巴尔干地区有着巨大利益的俄国和意大利来说,同样也愿意看到奥匈帝国就此陷入内乱,甚至直接四分五裂,成为一个个小国家。

    当然有愿意看到奥匈帝国四分五裂的,自然就有想让奥匈帝国继续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的。

    和俄国有着利益冲突的英国,自然不希望俄国统一整个巴尔干半岛。

    奥匈帝国如果存在,在巴尔干半岛仍然对俄国是个威胁,也能阻止俄国在巴尔干半岛的扩张。

    但不管怎么说,这对奥匈帝国来说是个严重的危机,如果处理不好,这个多民族多地区联合起来的国家就此四分五裂也不是不可能。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协约国各国的外交部门都有了一个统一的任务,那就是和奥匈帝国取得联系,或者和匈牙利王国政府取得联系。

    德国也在紧急联系着自己的盟友,他们也不想看到自己目前唯一的盟友退出战场,因为那将代表着德国再也没有任何获胜的机会。

    奥匈帝国如果存在,至少能为德国拖住100多万协约国的军队。

    但如果奥匈帝国退出战争,德国将面临所有协约国的围攻。协约国目前的总军队数量高达1000多万,随着美国的加入,军队总数量还在不断的增长。

    这样的军队数量是德国人永远不可能比拟的,哪怕是消耗战,也足以让德国人流干血液。

    1917年7月17日,奥匈帝国政府再次和协约国展开会谈。

    和上一次的会谈有着明显不同的是,这一次协约国掌握着绝对的主动权,奥匈帝国官员脸上的色彩十分阴沉,因为这场会谈注定是一场利益分配会谈。

    或许是因为春季攻势没有任何进展,法国人也希望促进奥匈帝国退出战争,让所有盟友集中全力进攻德国,来缓解自己的压力,减少自己的伤亡。

    因此,和谈一开始,法国和俄国对于奥匈帝国就咄咄逼人,大有一副奥匈帝国不同意和谈,就支持匈牙利王国独立的意思。

    偏偏奥匈帝国对于这样的态度没有任何办法,因为匈牙利王国和奥匈帝国政府不和是真,匈牙利王国政府想要独立也是真。

    这就相当于协约国已经清楚奥匈帝国的所有底牌,甚至连裤衩子都被看的一清二楚,只能任由协约国摆布。

    当然,愿意和谈只是基础,协约国更看重的是奥匈帝国的土地和各种庞大的利益。

    奥匈帝国也不可能任由协约国分割自己的土地,一场好比菜市场讲价的争吵就此展开。

    虽然己方处于劣势,但奥匈帝国的外交官员丝毫不会退让,任何有关奥匈帝国的利益都据理力争,展现出了外交官员应有的气魄。

    但这丝毫不能阻止奥匈帝国退出这场战争,以及奥匈帝国的土地和利益被协约国各国所瓜分。

    美国应该是最不愿意看到奥匈帝国此时就退出这场战争的,因为这代表着美国几乎分不到任何利益,毕竟美国没有在对奥匈帝国的战争上出上任何一份力。

    但偏偏最愿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