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对德态度

    第五百二十三章:对德态度 (第1/3页)

    在被英法澳三国的代表相继打脸之后,岛国人在这场会议上已经彻底失去了话语权。

    甚至毫不夸张的来说,岛国人在这场会议上只剩下笑料,除了躲在暗处独自呼吸之外,他们什么也不能做,什么也不敢做。

    此时的岛国代表内心已经十分精彩,一方面,在埋怨和憎恨美国人的无动于衷,一方面也在惧怕国内的反应,毕竟岛国国内对于海军的发展抱有非常大的期望,著名的八八计划,已经证明岛国政府对于海军的重视性绝对不低。

    如果最终换来一个相对较低的海军规模限制的话,这对于岛国政府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导致这一结果的岛国代表,下场到底如何谁也无法保证。

    岛国代表此时的脸色已经面如死灰。早知道是这样的结局的话,他绝对不会将这场会议当做自己的试金石,更不会认为这场会议会让他成为新一任的岛国外相。

    现在好了,别说是外相了,能不能继续自己的政治生涯都是一个问题。

    岛国代表井上三犬甚至都开始埋怨国内的极端势力。如果不是国内政府太过激进,得罪了几乎所有的强国,目前岛国的状况也不至于此。

    这下好了,陆海军都要面临较大的限制,这是岛国不能承受之重,也会对岛国接下来的发展和计划造成巨大的影响。

    岛国人闭嘴之后,会议的进度就变得顺利了很多。

    其他国家大部分都是要面子的,除了涉及自己的切身利益之外,也基本不会站出来光明正大的反驳英国人。

    毕竟,大英帝国皇家海军的名头太过响亮,哪怕是目前综合实力世界第二的法国,也轻易不会触怒英国人的眉头。

    大多数欧美国家的一团和气,更加让之前的岛国人看起来像一个跳梁小丑。

    毕竟岛国是参与会议的唯一一个亚洲强国,并且和其他国家的关系都不太好。

    在这样的基础上,哪怕是有着一些矛盾的欧洲国家,也基本都会调转枪口,有意无意的针对岛国。

    谁让欧洲各国家之间的关系太过复杂呢?前一秒是敌人,后一秒就变成盟友的例子多不胜数,这种复杂的关系是岛国人根本无法理解的。

    经过众多国家的讨论,一致同意将国土面积,工业规模,经济水平三个要素作为决定各国最终海军规模和比例的先决条件。

    而岛国人所提出的参照目前军事实力的提议被全票否决,因为这么做反而会引起新一轮的海军军备竞争,毕竟各国都不想自己的海军规模落后于其他国家,扩充自己的军备实力就变成了必然。

    这是一场关于限制军事实力的会议,自然不可能采纳这样的提倡扩军的提议。

    而国土面积,经济和工业三项要素,对于岛国来说都不是一个好消息,基本都是岛国的弱项。

    在最终表决的时候,岛国代表面如死灰,但又不得不举起自己的手。

    因为英法澳三国代表的目光已经放在了他的身上,只要他不举手,相信三国代表的质疑就会接踵而至。

    岛国代表怎么和岛国政府沟通的没人知道,但这份关于决定各国海军规模和比例的参考条件,对岛国来说可谓是重磅一击。

    要知道,岛国政府内部可远远不是那么平静。和其他的列强国家不同,岛国的军事实力其实十分超标,一个工业和经济都不太发达的国家撑起了列强规模的军队,这也注定会产生许多问题。

    比如岛国陆军和海军之间的矛盾,甚至约定双方不通婚不结交,就连武器供给中的螺丝型号都要各不相同。

    岛国陆军和海军的矛盾甚至能够追溯到幕府时期,长州藩和萨摩藩之间的矛盾。

    在倒幕运动中,长州藩和萨摩藩结成了萨长同盟,并且顺利将权力交还给了天皇,也导致内阁政府中的大多数官员都来自于这两个藩。

    虽然共同效力于天皇,可是代表两藩的势力却一直伴有摩擦。

    维新运动开始时,岛国着力发展现代化的陆军和海军力量,长州藩由此兴办陆军学校,其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