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目光放在教育上

    第五百六十一章:目光放在教育上 (第2/3页)

的机会。

    要知道,澳大拉西亚皇家科学院目前的科学家人数只有不到一千人,准确的来说人数只有772人。

    这772人全部都是澳大拉西亚知名甚至世界知名的顶级专家,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值得政府大力拉拢。

    而那些技术学校教育出来的技术员工,也有相当一部分走进了工厂和企业的中高层。

    在任何时代,拥有一项能力还是很不错的。特别是澳大拉西亚这样的,十分适合打工人的发展背景下,拥有一项技能维持温饱就不成问题。

    相较于每年只有1.3万人的大学生毕业人数来说,澳大拉西亚的技术学校就显得很是夸张,每年的培训人数已经超过40万。

    当然,这些人中还有大量的移民。毕竟移民想要在澳大拉西亚找工作,不学会英语和一项技能是不可能的。

    对于这些技术学校,该支持的还是要支持的。它们不仅为澳大拉西亚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工人,还充当了培训移民技能的机构,对澳大拉西亚的发展来说可谓是功勋赫赫。

    不过阿瑟也决定对于目前的教育方式进行一定的改变。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加强对于年轻一代的培养。

    具体是培养什么呢?最重要的,是培养这些年轻一代对于澳大拉西亚这个民族的认可度。

    从澳大拉西亚的年轻一代接受教育开始,他们就被传输澳大拉西亚人是一个团结统一的民族,他们都是光荣的澳大拉西亚人。

    等这些人成长起来之后,他们也就会自然而然的将自己看做澳大拉西亚人,原本的移民民族也就不复存在,澳大拉西亚也就成为了一个单民族国家。

    当然,这样的改变是很漫长的,目前也只是进行了一小部分。

    但取得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在澳大拉西亚社会各行业以及教育的影响下,认可澳大拉西亚这个民族理念的澳大拉西亚公民已经超过一半,并且还在不断的增加中。

    特别是那些在澳大拉西亚出生的人口,他们对于澳大拉西亚的认可是最强烈的,也是最坚定的澳大拉西亚人。

    此时就算有人告诉他们,他们的父母不是澳大拉西亚人,是来自国外的移民,他们也绝对不会承认。

    因为相较于没有任何印象的故乡来说,澳大拉西亚才是他们的家,才是他们自出生以来就居住的地方。

    除了加强对于民族观念的培养之外,还有就是加深对于忠君爱国的印象,减少未来参与革命的可能。

    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一张再纯洁无暇的白纸,也有肉眼看不到的灰尘覆盖在上面。

    国家的治理同样也是如此,虽然阿瑟能够确保大多数澳大拉西亚人爱戴自己,但并不能保证所有澳大拉西亚人都是如此。

    总有极个别人的脑回路并不正常,走上反抗阿瑟的统治也不是没有可能。

    为了以防万一,提前在教育方面做好准备,确保绝大多数人都是忠君爱国的就已经足够了。

    在任何时候,不能获得民众支持的革命基本上都会被镇压,更何况阿瑟还掌控了军权。

    当然,教育的改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加强对于小城市和村镇的教育覆盖。

    像悉尼和墨尔本这样的大城市的教育情况是不需要担心的,就算政府的精力没有放在这些城市,它们所在的州政府和市政府也会大力发展教育。

    特别是悉尼,一座城市拥有澳大拉西亚国家大学,悉尼皇家军事学院,皇家学院三座知名大学,还拥有悉尼市立大学,悉尼文学院等普通大学,教育方面的资源应该是澳大拉西亚所有城市中最丰厚的了。

    这也是部分悉尼人不愿意迁都的原因,如果迁都的话,国家大学和皇家军事学院是不是也要跟着迁都?这是悉尼人最担心的问题。

    要不是阿瑟保证就算大学迁都了,也会保留目前的学校作为分校,恐怕悉尼人还是不愿意迁都。

    毕竟教育所代表的是对于一个城市的重视程度,还有这个城市的发展潜力,这是悉尼人最关心的问题。

    当然,作为澳大拉西亚第二大城市的悉尼也不甘落后。

    墨尔本皇家军事学院,墨尔本市立大学,墨尔本医疗大学,墨尔本生物大学这四座大学,也代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