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八章:一石激起千层浪

    第七百五十八章:一石激起千层浪 (第2/3页)

势了,因为敌人根本没有前往空中的方法。

    不过战争开打到现在,墨索里尼很快就发现了不对劲。

    意大利军队的战斗力和一战前没什么两样,哪怕他们的政府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为了打赢这场战争,而不是重蹈之前意大利王国的覆辙,墨索里尼又宣布调兵十万,将东非方面军的兵力增加到20万。

    值得一提的是,敌对的阿比西尼亚帝国的兵力只有15万左右,意大利军队的兵力反而占据优势。

    有了兵力优势的意大利军队,发起进攻的时候都显得自信了些许。

    重新整顿的意大利军队选择兵分三路,从东、南和北分三路出发,试图以最快的速度攻占阿比西尼亚帝国全境。

    但意大利军队面对的是为了保卫祖国同仇敌慨,奋起反抗的阿比西尼亚人。

    和3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一样,阿比西尼亚人拿起各种各样的武器,甚至还有用切菜的刀和路边捡的木棍作战的人。

    虽然在武器装备方面全面落后,但这些阿比西尼亚人更加熟悉埃塞俄比亚独特的山区地形条件,利用地形狠狠伏击了几次意大利军队,甚至深入意大利军队的后方。

    如果不是意大利空军的空中优势太过强大,恐怕意大利到现在为止都不会有任何进展。

    当然,让意大利最为嚣张的,其实是英法对于意大利在东非扩张的默许态度。

    因为英法各自的心思,意大利发动这场战争没有遭到任何阻拦,甚至连外交方面的阻拦都没有。

    虽然也有欧洲国家对意大利这样的侵略行为表示了谴责,但只要不是列强国家,谁又会去在乎呢?

    甚至表示谴责的国家也大多都是巴尔干的国家。因为巴尔干距离意大利太近,巴尔干的国家担心意大利占领阿比西尼亚帝国之后,会重新将目光放在侵略巴尔干半岛。

    说起巴尔干,这也是一个比较悲催的区域。各大列强的目光纷纷聚集在这个半岛,也让这个半岛成为名副其实的火药桶。

    之前德国和奥匈帝国的竞争,现在意大利和奥地利帝国的竞争,都是巴尔干硝烟弥漫的背后缩影。

    再加上君士坦丁堡海峡的重要性,就决定着巴尔干区域不可能迎来持久的和平,除非世界局势方面有着一定的突破。

    说起来,意大利和阿比西尼亚帝国的战争也持续了一个半月的时间了。

    之前墨索里尼发动战争的时候,可是号称要在两个月之内结束战争的。

    但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战争的进度甚至只推进了一点点,这让墨索里尼十分气愤,并且下定决心要给阿比西尼亚人一点颜色看看。

    最直观的方式,当然是对占领地区的阿比西尼亚人进行大屠杀了。

    毕竟是非洲的土著,意大利人不会在乎阿比西尼亚人的死活,欧洲国家自然也不会。

    至于非洲国家的不满,欧洲国家不会在乎,意大利当然也不会在乎。

    1930年7月5日,意大利在阿比西尼亚的边境城市展开了大屠杀。

    这场屠杀没有顾及阿比西尼亚人的妇女儿童,可谓是相当的公平。

    根据一些战地记者的统计,在短短三天的时间,意大利军队就至少屠杀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