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四章:凡尔登绞肉机南美版

    第七百八十四章:凡尔登绞肉机南美版 (第2/3页)

   派遣这些人前往巴拉圭的目的,除了帮助巴拉圭打赢战争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阿瑟想要训练澳大拉西亚的青年军官。

    虽然经过这30多年的努力,澳大拉西亚的军校已经世界著名。每年培养的优秀军官多不胜数,在国内外都具有很大的名气。

    但一名军官如果没有经历过实战,只能说他具备成为优秀军官的潜力。

    只有经过战争磨砺的军官,才能被称作一名优秀的军官。本着这样的目的,国防部计划在这场战争中磨练澳大拉西亚的青年军官,阿瑟也同意了这样的想法。

    如果不是这场战争双方的军队规模都不太多的原因,阿瑟甚至都想让澳大拉西亚的军队轮换作战,在真正的战争中磨练战斗意志,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了。

    要知道,距离一战已经过去了十多年的时间,军队的大部分士兵也早已经退役。

    再加上之前军队的扩军,有很多新的士兵没有见识过真正的战场,他们并不知道战争的残酷性。

    虽然阿瑟很信任军队的训练制度,也很相信经过严格训练的军队所具有的战斗力。

    但参加过战争和没有参加过战争对于一名士兵来说是两个层级。只有经历过真正的战争,只有经历过死亡的考验,士兵才会经历真正的蜕变,成为一名优秀的精锐士兵。

    在一战以后,澳大拉西亚所经历的战争就很少了。规模比较大的也就是消灭美国的那场战争,澳大拉西亚一共出动了超过10万名士兵。

    不过那场战争的参考性比较低。美国人大部分主力军队都被拖延到了东线战场,西线战场澳大拉西亚军队所面临,其实大部分都是美国各州的国民警卫队。

    随着澳大拉西亚青年军官团抵达巴拉圭,就立即接手了一部分巴拉圭军队的指挥权。

    在这些青年军官有创造力的指挥下,巴拉圭军队凭借着澳大拉西亚的武器装备,爆发出了远超之前的战斗力。

    这确实也是列强国家和弱小国家的差距。哪怕双方手中都是同样的武器装备,战术思路和经验的不同,以及对武器装备的熟悉和运用程度,也决定着双方军队的战斗力差距。

    为了弥补巴拉圭军队在空军方面的不足,澳大拉西亚方面也向巴拉圭出口了几架侦察机。

    这些侦察机都是澳大拉西亚之前淘汰的落后产品,精心保管在仓库,等的就是这样的战争机会将其出售出去。

    目前澳大拉西亚的军备仓库中,这样的被淘汰的落后飞机还有超过2000架。

    哪怕按照澳大拉西亚给巴拉圭的友情售价2.5万澳元一架来看,这超过2000架飞机,仍然可以为澳大拉西亚创造超过5000万澳元的收入。

    至于其他国家会不会购买这样的已经落后的飞机,澳大拉西亚方面并没有太多的担忧。

    虽然对澳大拉西亚来说是已经落后的产品,但对于世界大多数国家来说,这样的飞机仍然是自己无力研发和制造的先进产品。

    甚至自豪一点来说,除了英国人或许有制造媲美这些飞机的技术,其他的国家包括第二列强法国在内,都不一定能够制造出澳大拉西亚已经淘汰的飞机。

    更要命的是,澳大拉西亚的初代喷气式飞机已经即将淘汰,第二代喷气式飞机即将登上舞台。

    但其他国家的喷气式发动机仍然还在研发当中,在飞机和喷气式发动机方面所领先的进度,已经足够阿瑟自信满满的打完二战了。

    虽然只是几架侦察机,在数量方面还远远落后于玻利维亚。但飞机这种东西也不能光看数量,能不能使用的好飞机,对战争的作用性十分重要。

    正巧,这批军官团中有很多来自于空军学院的,不仅能够帮助巴拉圭培养优秀的空军士兵,还能直接乘坐这些飞机进行侦察任务。

    也正是有了来自空中的侦察力量,巴拉圭在战争中,来自天空中的劣势也被弥补。

    趁着玻利维亚刚刚进行总动员,军队还没有训练完成之时,巴拉圭悍然发动了全面进攻,并且成功的把玻利维亚军队赶出了之前的边境线。

    1931年7月3日,巴拉圭军队在何塞·费利克斯·埃斯蒂加里维亚的指挥下,收复了前线的军事重镇皮蒂安图塔。

    这还没完,仅仅不到四天的时间,何塞·费利克斯·埃斯蒂加里维亚就在澳大拉西亚的军官团的帮助下,率领不到3000名士兵奇袭玻利维亚前线指挥部阿尔塞要塞,成功歼灭超过1500名玻利维亚士兵。

    也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