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一章:华沙条约

    第八百五十一章:华沙条约 (第2/3页)

了自己的进攻,朝着波兰的新首都卢布林前进。

    与此同时,在波兰沦陷之后,波兰第一集团军已经完全陷入包围。

    德国的装甲部队继续乘胜追击,留下一部分步兵和炮兵收缩对波兰第一集团军的围剿。

    11月7日,德国第二集团军对波兰第一集团军展开了全面进攻。波兰第一集团军已经进入了包围圈,他们除了逐渐被德国人缩小防线之后,再也不能做任何事情。

    11月11日,俄国出兵第11天,俄国军队距离波兰的首都卢布里已经很近。

    11月12日,德国军队也顺利抵达卢布林周边,德国和俄国成功实现了合围卢布林。

    双方都很有默契,德国和俄国军队并没有爆发想象中的冲突,双方对于共同围剿卢布林拥有很大的兴趣。

    11月15日,德国空军对卢布林展开了大规模轰炸,并且投掷了上万份劝降书。

    11月22日,坚守了一周的时间之后,波兰政府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历时一个多月的波兰战争终于结束。

    德波战争结束了!

    这是自11月22日之后,欧洲最大的新闻。

    一个曾经拥有70万军队,并且拥有大量坦克和飞机的中等强国,在德国军队的围剿之下,只坚持了一个月多一点点的时间。

    虽然中途有着俄国军队的参与,但那时候的波兰已经丧失了他们的首都,战争的失败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这场战争让欧洲国家重新认识了德国军队的战斗力。哪怕在一战后遭受了长达20年的限制,德国陆军的战斗力仍然是欧洲顶尖。

    更要命的是,吞并了波兰大部分地区的德国,国家综合实力将迎来巨大的提升。

    波兰地区将成为德国重要的后勤补给基地,每年能够为德国贡献大量的粮食和其他物资。

    德国所占领的2000多万波兰人口,也能够为德国提供额外的上百万军队。当然,想要保证这上百万波兰军队的战斗力和忠诚度,就得靠着德国军队的洗脑和其他的各种手段了。

    虽然战争结束了,但这不代表波兰地区的混乱就此终止。

    毕竟占领波兰的可是德国和俄国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关于占领区的具体划分,才是接下来英法比较关注的好戏。

    一旦两个国家对于占领区的划分起了冲突,局势就会如同英法所预料的那样,从德波战争演变为德俄战争。

    如此一来,英法就能够彻底的作壁上观,静悄悄的看这场足够吸引人的大戏。

    1935年11月23日,德国政府照会俄国政府,邀请俄国政府在华沙举行谈判。

    谈判的重点,自然是关于波兰国土的划分。

    双方分蛋糕的并不止一个波兰,还有波兰之前所控制的立陶宛王国。

    对于德国和俄国来说,这些土地其实都挺重要的。

    不管是哪一个国家获得了这些土地,因为和本土相连的优势,可以将其轻易的转化为自己的本土。

    立陶宛还是波罗的海沿海国家,拥有更多的海岸线,对国家的发展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很快,俄国政府就同意了德国政府的邀请。

    双方的和谈约定在12月15日,在波兰原首都华沙举行。

    在此之前,双方维持各自占领的区域,并且严格约束前线军队的一切行为。

    很明显,无论是德国还是俄国,都不愿意在此时和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