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八章:敦刻尔克大撤退

    第八百七十八章:敦刻尔克大撤退 (第1/3页)

    此时的德国可谓意气风发,在这场超级大战中已经掌握了主动权。

    掌控了比利时全境之后,德国一方面分兵进攻荷兰和卢森堡,一方面试图孤军深入亚眠,包围在里尔和科特赖克西部的英法比军队。

    根据资料,停留在这些地区的三国军队至少也有40万,其中还包括15万英国军队和20万法国军队。

    如果能够全包围并且吃下这些军队,德国对法国的进攻也将容易很多,英法的兵力也将损失相当一部分。

    不过,英法自然也明白被包围之后的灾难。早在科特赖克被围攻之时,英法联合作战指挥部就已经进行了紧急会议,并且确定了法比边境40万军队的撤离地点,那就是法国最北部的港口敦刻尔克。

    说起敦刻尔克,这座港口城市的地理位置在法比边境还是比较重要的。

    作为法国最北部的城市,敦刻尔克实际上,已经位于整个比利时的大后方,也是比利时境内英法联军最佳的撤离地点。

    为什么停止进攻呢?这对于英国和法国来说是一个未知的谜题。

    戈林的依据是什么呢?

    也正因为这样,哪怕明知道里尔已经岌岌可危,甚至只需要几天的时间就能够攻破里尔,古德里安仍然选择了停止进攻,等待着首相的进一步命令。

    进攻一开始,德国军队的攻势是非常顺利的。

    在正面战场上,里尔的法国军队已经无法抵抗德国军队的进攻。如何在短时间内将30多万的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撤退,已经成了英国和法国最大的难题。

    虽然应盟友法国的请求,向法国和比利时地区运输了超过25万军队。

    虽然和滞留在法比边境的英法联军相比只是很小的数字,但第一天撤退计划的顺利成功,也让英国和法国看到了希望。

    德国首相这样的选择,其实也说不得谁对谁错。

    德国空军司令戈林此时十分愤怒。他当时对首相夸下了海口,信誓旦旦的表示只用空军就能够完成对敦刻尔克的进攻,消灭这40万的英法联军。

    岛国的资源自身就很贫瘠,再加上相距万里之遥的原因,自然不可能在物资方面给予德国帮助。

    装甲部队的停止前进和步兵的失败,给敦刻尔克撤退创造了足够的机会。

    但英国战时内阁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被攻破的当天,就已经紧急举行了会议,并且制定了关于快速撤出在比利时境内的英国军队的计划。

    德国出动了大量的空军对敦刻尔克进行了空袭,并且还轰炸了里尔驻军。

    第二天,里尔驻军对德国军队展开了更猛烈的进攻。

    德国军队继续对英法联军发动进攻,试图将英法联军消灭在法国境内。

    7月10日,反应过来的德国空军和英法空军在敦刻尔克天空展开了激烈的交战。

    毕竟德国从底蕴和国力方面来看,完全没有实力和英法拼消耗。

    在愤怒的空军元帅戈林的命令下,德国空军几乎倾巢而出,出动了超过1800架飞机,和英法联军所组成的1500架飞机展开了激烈的交战。

    那些装甲部队的消耗,任何数字的跳动都让德国政府感到心痛。

    敦刻尔克地势遍布沼泽和低洼,这样的地形并不适合装甲部队,这也是进攻到达法国地区就受阻的原因。

    但这样的地形对空军没有影响,空军可以继续对敦刻尔克以及里尔一线的英法军队造成威胁,并且帮助陆军占领这些地区。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有方法能够节省一部分物资消耗,并且保存装甲部队的实力,那么自然会引起德国政府的重视。

    如果说德国连续击败波兰和奥地利帝国只是让英国人看到了德国陆军的强大,那么德国在正面战场包围并且歼灭了十多万法国军队,就让英国人看到了前期战争的艰巨和困难。

    根据这份计划,英国政府将在一周的时间内调动超过800艘运输船只。

    按照大部分比利时军队的作战能力和态度来看,这场撤退也只会失败。

    精锐的德国装甲军队让英法根本无力抵抗,就连法国军队精心在里尔部署的防线也功亏一篑。

    这也让法国军队找到了机会。

    但若将视角放回德国国内,也就明白了德国首相下达这样的命令的缘由。

    从大局考虑,虽然此时德国军队形势一片大好,但对于武器装备的消耗却是空前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