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劈开黑暗的那道闪电

    第352章 劈开黑暗的那道闪电 (第1/3页)

    天才应该是什么样的?!

    如果这个问题是问西林数学研究所除乔泽之外的任何一个人,大概会不约而同的伸出手往上指一指。

    尤其是对于最新加入数学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们来说,更是如此。

    这批人进入数研所的第一件事其实跟乔班差不多,同样是学习。

    正如豆豆招聘公告里写的那样,他们的工作是针对乔代数几何这一类特殊的代数系统,以及相应的乔空间进行基础跟应用研究。完善门学科的同时,也让之能适用于更多的领域。

    比如基础物理、三航领域、工程建造、软件设计等等……

    就好像泰勒公式,可不止是数学专业需要学习。

    土木工程中,泰勒公式可以用于结构分析,特别是在评估结构在不同载荷下的响应。

    电子和机械工程中,控制系统的设计也经常利用泰勒公式来近似系统的动态行为。就好像设计飞机的自动驾驶系统,又或者任何需要精确动态反应的机械系统时,泰勒公式能帮助工程师理解和预测系统在不同输入下的反应。

    其他的还有热力学和流体力学、电子电路分析、机械工程和动力学、声学和振动分析,以及几乎所有工程所需要用到的数值模拟和优化,都有泰勒公式的参与。

    同理,乔代数几何既然可以替代泰勒公式,做更精确的展开,其中包含的一系列定理跟公式自然也能在这些工程应用中发挥巨大作用,比如同样算一个东西能节省极多的算力。

    鉴于乔代数几何本身的抽象性跟复杂性,一般人很难理解,但可以直接编写成软件,直接在电脑中应用。新来的研究员未来主要就是做这些事情。

    有研究理论天赋的,可以走纯数学的方向,对整個乔代数几何体系进行扩展性研究;天赋没那么高的,可以做应用向研究。这些工作乔泽当然也可以自己来做,但那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如果换了另一位数学家,一辈子能把乔代数几何给补充完整就已经可以很骄傲了,但这其中显然并不包含乔泽。

    原因也很简单,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思考,他已经能确定,乔代数几何不足以解决大统一问题。

    虽然乔代数几何具备了多维度数据结构,在解决大统一问题上,比现有所有的数学工具都要更为优秀,能同时处理四种基本力在不同尺度和能量水平上的表现。

    乔泽甚至还利用乔代数几何中的定理预言了蕴含引力子的存在,且已经得到证明。

    但乔代数几何在处理非线性动力系统尤其是超出标准模型的现象时,仍然无法完全描述微观层面的许多问题。

    比如乔泽利用这套工具在处理超弦理论中的非局域性时就遇到了困难,超弦理论提出了弦不是零维的点,而是具有有限长度的一维对象,这导致物理现象在微观尺度上表现出非局部性,乔代数几何工具无法精确处理这种非局部性。

    又比如根据豆豆获得的数据,cern高能粒子碰撞实验中,有许多极端条件下粒子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这些行为在乔代数几何框架下很难完全描述,特别是在考虑到新粒子产生和未知相互作用时。

    幸运的是,小苏同学去试穿的婚纱给了乔泽灵感,也就是叠加跟互动。

    叠加其实很好理解,因为叠加原理本就是量子力学的核心特征之一。关着薛定谔的猫那个箱子在打开之前就处于叠加态,也就是多种可能的状态。

    放到数学上,就是一种新的结构,这个结果需要达成的目标是能够同时处理多个不同理论的解,并探索它们的叠加效应。

    至于互动,乔泽在数学上的定义是“交织性”。

    其定义就是在不同数学模型、理论或方程组之间建立的一种深层次的连接和互动方式,这种方式允许各个独立模型的属性和行为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相互作用、转换和融合。

    而且这种互动不仅包括在数学操作层面的互动,如方程的联立或变换,还包括理论层面的互动,即如何通过一种全新的数学语言来描述和理解物理世界的基本构造和相互作用。

    两种新的工具相较于乔代数几何而言,最大的特点大概就是更为复杂跟抽象。

    仅从抽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